论文解读|Wei Wu/ Zengwu Shao教授团队综述骨肉瘤肿瘤微环境:从细胞机制到临床治疗新策略
时间:2025-08-28 12:11: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预后较差,易发生肺转移。尽管手术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近三十年来患者生存率未有显著提升。近年来,研究者逐渐意识到肿瘤微环境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转移和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Wei Wu教授团队和Zengwu Shao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了题为“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osteosarcoma: From cellular mechanism to clinical therapy”的综述论文。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各组分在骨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讨论了现有的治疗靶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骨肉瘤提供了潜在的研究方向,为骨肉瘤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指导制定更有效的抗肿瘤策略。
01 骨相关细胞(Osteoblasts, Osteoclasts)
成骨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促进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破骨细胞通过RANKL信号通路促进骨吸收,为肿瘤提供生长空间。
02 细胞外基质(ECM)成分
胶原蛋白、纤连蛋白等结构蛋白影响肿瘤侵袭和免疫应答;透明质酸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递送潜力。
03 免疫炎症细胞
T细胞、B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在免疫抑制中起关键作用;M2型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进展,M1型则具有抗肿瘤作用。
04 间充质干细胞(MSCs)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抑制也可促进肿瘤生长;通过分泌外泌体(exosomes)传递miRNA,影响肿瘤行为。
05 神经细胞与细胞外囊泡
神经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疼痛和进展;外泌体携带miRNA、lncRNA等核酸物质,介导细胞间通讯。
该研究不仅系统梳理了骨肉瘤的复杂组成,还指出靶向肿瘤微环境可能是未来治疗的重要方向。例如:1.调控M1/M2巨噬细胞比例;2.利用透明质酸载体进行靶向药物递送;3.阻断PD-1/PD-L1免疫检查点;4.干预外泌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些策略有望为骨肉瘤患者提供个性化、多模式联合治疗的新思路,改善预后生存质量。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聚焦于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推动临床转化。
免费全文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5000583
引用这篇文章:
Yu Y, Li K, Peng Y, Zhang Z, Pu F, Shao Z, Wu W.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osteosarcoma: From cellular mechanism to clinical therapy. Genes Dis. 2025;12(5):10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