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 2 型糖尿病不用戒肉!多吃全谷物、豆类等 6 类植物食物,风险大降
时间:2025-09-04 12:11: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早餐啃着白面素包子,午餐配着含糖豆浆吃凉拌黄瓜,晚餐再来一碗油泼面——这样“零肉”的一天,是不是在你眼里等于“健康养生”?但最近一项发表在《Diabetes & Metabolism》的研究,用11.3万名英国人12年的追踪数据,狠狠戳破了“植物性饮食=防糖尿病”的误区:选对了植物性食物,能让2型糖尿病风险降24%;选不对,风险反而会升37%。到底怎么吃才是真・健康的植物性饮食?这篇文章带你读懂这项“百万级”研究的关键发现。

先别急着跟风吃素:全球糖尿病现状早已拉响警报
先给大家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2021年,全球每16个人里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患病率达6.1%;而根据预测,到2050年,这个比例会突破10%——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1个“糖友”。更关键的是,这些糖尿病患者中,95%都是2型糖尿病(T2DM),这种糖尿病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本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习惯预防。
光看英国的数据更直观:当地约有470万人受2型糖尿病困扰,每年给国家医疗体系带来的负担高达100亿英镑——这笔钱要是用来建足球场,能建1000个标准场地。但研究早就证实,至少75%的2型糖尿病病例是“可预防的”:只要生活方式够健康,近四分之三的人能躲过这个麻烦。
而饮食,正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战场”。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喝适量咖啡,能降低糖尿病风险;但常喝含糖饮料、吃红肉和加工肉(比如香肠、培根),风险会飙升。就连纯素食、素食者,也比爱吃肉的人更少得2型糖尿病。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坚持“吃素”,血糖还是控制不好?甚至有人越吃素越胖?这项新研究终于给出了答案——植物性饮食也分“好坏”,选对了才是“护糖神器”,选错了就是“甜蜜陷阱”。
研究的核心:把植物性饮食分成“优等生”和“差等生”
为了搞清楚“哪种植物性饮食真能防糖尿病”,研究者们没有简单地把“吃不吃肉”当标准,而是发明了两个更精细的指标: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hPDI) 和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 。
简单说,这两个指数就像给植物性食物“打分”:
hPDI(优等生) :越吃这些食物,得分越高——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番茄)、新鲜水果(苹果、蓝莓、橙子)、坚果(核桃、杏仁)、豆类(黄豆、鹰嘴豆)、茶和咖啡(不加糖的)。这些食物要么纤维丰富,要么富含维生素,能帮身体稳定血糖、控制体重。
uPDI(差等生) :越吃这些食物,得分越高——精制谷物(白面包、白米饭、面条)、土豆制品(炸薯条、土豆泥)、含糖饮料(可乐、甜果汁、加糖奶茶)、甜食甜点(素蛋糕、饼干、果干)。这些食物看似是“植物来源”,但升血糖快、热量高,还容易让人吃多。
举个例子:同样是“吃素”,A每天吃糙米饭+炒时蔬+无糖豆浆,hPDI得分高;B每天吃白馒头+炸薯条+甜橙汁,uPDI得分高——这两个人的糖尿病风险,可能差了一倍还多。
11万人跟踪12年:数据不会骗人
这项研究的“底气”,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一个收录了50多万人健康数据的“超级数据库”。研究者从中筛选出了11.3万名40-69岁的参与者,他们在研究开始时都没有糖尿病,然后进行了长达12年的追踪。
为了准确记录大家的饮食,研究者用了经过验证的“牛津网络问卷(OxfordWebQ)”,这个问卷能详细统计206种食物、32种饮料的摄入量——比如你昨天吃了多少克菠菜、喝了几杯含糖饮料,都能被精准记录。同时,研究者还收集了参与者的“身体数据”:身高体重(算BMI)、腰围、血糖(HbA1c指标)、肝肾功能(比如ALT、GGT酶)、炎症水平(CRP指标),甚至连遗传风险(糖尿病多基因风险评分)都考虑到了。
12年后,结果出来了:11.3万人里,有2628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而这些人的饮食指数,和糖尿病风险呈现出“鲜明对比”:
hPDI最高的人(前25%) :比hPDI最低的人(后25%),2型糖尿病风险低24%。换算成通俗的话:每100个hPDI高的人里,比hPDI低的人少4个得糖尿病。
uPDI最高的人(前25%) :比uPDI最低的人(后25%),2型糖尿病风险高37%。也就是说:每100个uPDI高的人里,比uPDI低的人多6个得糖尿病。
更关键的是,研究者排除了年龄、性别、遗传、运动、吸烟等所有干扰因素后,这个结果依然成立。哪怕你天生糖尿病遗传风险高,只要坚持吃“优等生”植物性食物,风险还是能降下来——这也是这项研究的重大发现之一:健康的植物性饮食,能“对抗”遗传风险。
为什么健康植物性饮食能防糖尿病?这5个“中间人”很关键
光知道“吃对能防糖”还不够,研究者还想弄明白:健康植物性饮食是“怎么做到”的?他们通过“中介分析”,找到了5个关键的“中间人”——正是这些因素,把健康饮食和低糖尿病风险联系了起来。
1.控制体重:近三分之一的“功劳”归它
研究发现,BMI(体重指数)和腰围各自承担了28%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健康植物性饮食之所以能防糖尿病,近三分之一是靠帮我们控制体重。
为什么?因为hPDI里的食物大多“热量密度低、饱腹感强”:比如一碗糙米饭比白米饭纤维多,吃同样多能撑更久;一把坚果虽然热量不低,但富含蛋白质和健康脂肪,能减少对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渴望。而uPDI里的精制碳水(比如白面条)、含糖饮料,吃了很快就饿,还容易吃超量,自然会让人长胖——而肥胖正是2型糖尿病的“头号诱因”。
2.稳定血糖:直接“管住”血糖波动
第二个重要的“中间人”是HbA1c(糖化血红蛋白) ,它承担了11%的中介作用。HbA1c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数值越低,说明血糖控制得越好。
健康植物性食物里的膳食纤维,就像“血糖缓冲垫”:比如吃苹果时,果皮里的纤维能减缓糖分吸收,避免血糖骤升骤降;而全谷物中的β-葡聚糖(比如燕麦里的),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不用分泌太多就能把血糖运进细胞。
反观uPDI里的含糖饮料,比如一杯甜橙汁,里面的糖分没有纤维“束缚”,喝下去5分钟血糖就可能飙升,长期下来,胰岛素会“累到失灵”,慢慢就发展成糖尿病。
3.减少炎症:给身体“灭火”
第三个“中间人”是CRP(C反应蛋白) ,它是身体炎症的“晴雨表”,承担了4%的中介作用。长期慢性炎症会损伤血管、破坏胰岛素功能,是糖尿病的“隐形推手”。
而健康植物性食物里藏着很多“抗炎高手”:比如深绿色蔬菜里的叶绿素、坚果里的维生素E、茶里的茶多酚,这些物质能清除身体里的“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之前有研究发现,纯素食者的CRP水平比吃肉的人低30%,这次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
4.保护肝脏:别让肝脏“变胖”
研究还发现,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GGT(伽马谷氨酰转移酶) 这两个肝功能指标,各承担了4%-5%的中介作用。这两个酶升高,说明肝脏可能有损伤——比如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脂肪肝和糖尿病往往“形影不离”。
为什么健康植物性饮食能护肝?因为它能减少脂肪在肝脏里堆积:全谷物、蔬菜中的纤维能减少脂肪吸收,而植物化学物(比如西兰花里的萝卜硫素)能促进肝脏代谢脂肪。而uPDI里的精制碳水、油炸土豆,会让多余的糖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肝脏里,慢慢把肝脏“喂胖”,进而诱发糖尿病。
5.呵护肾脏:别让肾脏“超负荷”
最后,胱抑素C和尿酸这两个肾功能指标,也各承担了4%的中介作用。很多人以为肾脏问题是糖尿病的“后果”,但研究发现:肾脏功能差,其实也会“反过来”增加糖尿病风险。
健康植物性饮食能减轻肾脏负担:比如它含有的“植物蛋白”(比如豆类蛋白),比动物蛋白(比如红肉蛋白)更易吸收,不会让肾脏代谢“过载”;同时,蔬菜水果里的钾元素,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尿酸,避免尿酸损伤肾脏。而uPDI里的高糖、高盐食物(比如加工素食品),会让肾脏长期“加班”,慢慢出现功能问题。
普通人怎么吃?记住“三多三少”原则
看完研究,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我每天该怎么吃,才能提高hPDI、远离糖尿病?其实不用搞复杂,记住“三多三少”原则,就能轻松落地。
1.多吃“全谷物”,少吃“精制粮”
替换方案:把早餐的白粥、白馒头换成燕麦粥、全麦面包;午餐的白米饭换成糙米饭、藜麦饭;晚餐的面条换成荞麦面、全麦意面。
小贴士:刚开始吃全谷物可能觉得“口感粗”,可以先从“混合”开始,比如白米+糙米按1:1煮,慢慢增加比例。
2.多吃“新鲜蔬果”,少吃“加工植物零食”
替换方案:用新鲜苹果、蓝莓代替果干、素蛋糕;用原味坚果(无盐、无糖)代替素薯片、油炸豆皮;用凉拌菠菜、水煮西兰花代替罐头蔬菜。
小贴士:每天至少吃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200克水果,别把“果蔬汁”当水果——榨汁会去掉纤维,反而升血糖快。
3.多吃“豆类坚果”,少喝“含糖饮料”
替换方案:用无糖豆浆、豆腐代替含糖奶茶、甜果汁;用鹰嘴豆、黑豆沙拉代替素汉堡、素sausage(很多素香肠含大量添加剂和糖);每天吃一小把坚果(约20克,相当于手心能握住的量),别吃裹了糖、盐的调味坚果。
小贴士:豆类可以提前泡发,煮在粥里、拌在沙拉里,方便又营养。
不止为了健康:吃对植物性饮食,也是在保护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还提到:健康的植物性饮食不仅对人好,对地球也友好。肉类生产(尤其是牛肉)会消耗大量水资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比如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1.5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半年的饮水量;而生产1公斤小麦,只需要1500升水。
当我们选择多吃全谷物、蔬菜、豆类,少吃红肉和加工肉时,不仅能降低自己的糖尿病风险,还能减少碳排放、节约水资源——相当于给身体和地球“双重减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膳食指南,都推荐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最后想说:饮食没有“绝对好坏”,关键在“质量”
看完这项研究,别再觉得“只要吃素就健康”了。植物性饮食的核心不是“不吃肉”,而是“吃对植物”——选对了全谷物、新鲜蔬果、豆类坚果,它就是防糖尿病的“利器”;选错了精制碳水、含糖饮料、加工素食品,它反而会变成“甜蜜陷阱”。
从今天开始,不妨试着把早餐的白馒头换成燕麦粥,把午餐的含糖饮料换成无糖豆浆——小小的改变,坚持下去,不仅能帮你远离2型糖尿病,还能让身体更轻松、地球更健康。毕竟,健康的饮食,从来都不是“极端的忌口”,而是“聪明的选择”。
参考文献
Thompson AS, Candussi CJ, Tresserra-Rimbau A, Jennings A, Bondonno NP, Hill C, Sowah SA, Cassidy A, Kühn T. A healthful plant-based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type 2 diabetes risk via improved metabolic state and organ func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Diabetes Metab. 2024 Jan;50(1):101499. doi: 10.1016/j.diabet.2023.101499. Epub 2023 Nov 28. PMID: 38036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