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博士居然去社区医院!自媒体大咖怒批:干啥不行,去社区是对未来不负责任!为了编制去社区,博士真做错了吗?
时间:2025-09-11 12:17: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博士去社区医院工作
大咖怒批对自己不负责
博士去社区医院工作真的做错了吗?这个话题最近引爆了医生的朋友圈。
从7月份开始,我们看到真的有越来越多的博士开始去社区医院工作了。
9月1日,江苏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发文表示:“真的有博士进社区医院工作啊!你不要不相信,真的是博士来社区医院工作了!苏州相城区某街道社区医院就新招了一名博士,现在竟已卷到这种程度了,北京早听闻有博士进社区医院工作,现在苏州也有了。当然,进社区的博士主要是学中医方面的。虽然学中医工作更难找,但发展到中医博士进社区医院,也令人惊讶,在大城市,医疗就业市场卷上天了!”

9月4日,北京的林大夫则发文叙述北京医学博士的就业情况,他声称,终于知道为什么在北京会有那么多中医学博士去社区了。北京的医院是有很多,但医院的各科室并不是每年都招人,即使招人了,竞争也很激烈。有时候想留在北京获得户口,只能去社区了。这两年北京的医院招人少了,博士竞争却非常激烈了,夸张到什么程度呢?北京不止有北京的博士,就连河北、天津、山东、东三省的博士也来北京找工作了。所以有时候并不是博士就能解决就业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9月1日-6日,上海各街道一批社区医院陆续发布了招聘通知,招聘信息中全都有招聘博士的指标,其中表示:1.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2.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单位面试直接进编,享受人才奖励30万元。
看到那么多博士去社区医院工作,很多人不淡定了,甚至给出了严厉的批评。
近期,江苏某知名自媒体博主“小修”就发文怒批了博士去社区医院工作的现象。
她表示:“今天见了一位医学博士,结果对方居然是社区医院的,原本以为见识了一位大佬,一瞬间滤镜全碎,所有能合作的医疗项目全部泡汤,因为这种医院没有说服力和病源!”
“对于那种读到医学博士毕业,然后选择去社区医院工作的医生,我真的很不能理解。难道社会上就只有医生这一种职业吗?你博士都能读完,然后选择去社区医院?如果你觉得三甲医院太累了,你想要去社区医院放松一下,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又放松又体面一点的工作了吗?明明也是高学历的人……”

9月3日,湖北一名网友更是发表了令其怒其不争的看法,他表示:“一个个的,亏得读了二十多年的书,好不容易成了博士,竟然去社区医院,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让他离职。我把你培养成博士,不是为了让你去社区医院的,再不济也得去个普通地级市的三甲医院,社区医院没平台、没成果,无法成长,博士去社区纯粹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
博士去社区工作,大把网友强烈反对,这一时竟让博士开始自我怀疑了,难道博士去社区,真的做错了吗?
博士去社区真做错了吗?
以后会有更多博士下沉到社区
给编制挺好,但要警惕“备案编制”!
抛开情绪问题,让我们认真讨论这个话题。
面对批评,河南一名博士认为:“我就是医学博士,等我毕业后,我的第一工作志愿就是家附近的社区医院,有何不可?现在普通三甲主治和社区医院主治的工资也没多大差别,为啥不去社区医院?三甲都是重病号,治一个赔一个,还没地方转出去,每个月都是亏钱的,带薪上班,每天都有医生辞职,除了名声好点,哪点比得上社区医院?”
“去社区医院,给编制,不值夜班,心情放松,理论上社区医院未来大有前途。比如广东明年全省的社区医院门诊将按人头付费,未来患者会被系统性地留在社区医院,这是利好社区医院的。无序就医会被根本性扭转,这是医保局强行推动的。”
山东一名博士则表示:“哪个刚毕业的医学博士不想去三甲工作?但你没有人脉和关系,只有个博士文凭,那竞争太激烈了!你别不信,我刚参加过2025年潍坊市某附属三甲医院的招聘,招了近百个博士,我的笔试成绩也不差,可就是没要我。所以,责怪博士去社区不去三甲的,纯粹是何不食肉糜。”
当然,也有后悔去社区医院的博士,成都一名医生就表示:“博士去社区,谁去谁后悔!社区医院领导大多中专毕业,女护士居多,学历不高也不会看病,但是关系都很硬,劣币驱逐良币,高学历人才去了可能被排挤。”
总结一下,大部分愿意去社区医院的博士都明确说了一个好处:博士去社区直接给编制!
但是也有博士反馈,自己上当了,社区医院给的编制并不是大家理解的编制,而是备案制编制。
这名博士表示:“如果合同上写的是备案编制,不是事业编制,那你就别去这样的社区医院,给你备案制的编制,只要你的单位宣布停业,你照样失业。所以放弃高薪工作,要这样的社区医院编制,肯定不划算。”
我们从来没注意过这个问题,以前都说社区医院直接给编制,没想到还分事业编制和备案编制。
所谓事业编制,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医院编制,事业编制是正式编制,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单位被列入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档案直接归属卫健委,许多医生参与的公开考试招聘就属于这种形式。
拥有事业编制,就可以拥有较高的福利待遇,除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外,部分医院还会根据自身情况为编制人员提供额外的福利和补贴,例如社会保险、公积金以最高标准购买。
但是对于备案制编制,这就大不相同了。这种编制是医院在核定的人员总量内,根据需要自主公开招聘,配置各级各类人员,实现动态调整的人员管理方式。医院在编制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招聘人员,配置各级各类人员,实现动态调整,解决公立医院编制不足的问题。
备案制的福利待遇与正式编制完全相同,包括薪酬、社会保险等。但美中不足的是,相较于事业编制,备案制的编制不能随意调动,可以理解为这仅仅是岗位的编制,所属人员无编制,人在编制在,人走编制无。
备案制相比正式编制,医院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因此可能有被医院拿捏的风险,而医生也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如果社区医院给博士的编制是这种编制,那可就亏大了!
社区医院副高最真实工资出炉!
江浙沪城市社区医院是天花板
不少人怒喷博士去社区,认为社区医院工资太低,但其实真不低了,现在笔者就给出真实数据!
近期,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副主任医师就发来了自己的工资数据,他的基本情况显示:工龄20年,职称为社区副主任医师,没有夜班,偶尔要下社区宣讲。工龄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9470元,公积金双边3200元可以取出来,工会2400一年,生日卡500元,一年到手收入为9470*12+3200*12+2400+500=154940元。他表示,这个收入在南京还真算可以的了。

目前,医疗圈子内有一首打油诗,听着实在令人唏嘘,诗曰:
江浙社区不简单,
全额拨款有空闲,
吃香喝辣不差钱,
逍遥自在铁饭碗,
快活胜似公务员,
宁睡社区一张床,
不要三甲半套房。
可以肯定,别看社区医院级别不高,但现在它们就已经很吃香了,未来只会更好,特别是江浙沪城市中的社区医院,它们是天花板中的天花板。
一名浙江社区医院的内科医生就主动表示:“博士去不了三甲,那就去江浙沪社区服务中心当个领头羊,也没毛病,不过一定要有事业编。三甲医院是一周休两天,我们是一周休三天,月入一万以上是很轻松的,但必须得是公立的社区医院。像我们医院,招聘必须本科以上,通过四六级考试优先,还得拿到规培证,在社区医院工作,重点是轻松不少,现在的医生通透多了,也不是一味总盯着三甲大医院,能挣钱、能休息、轻松的才是就业的硬道理,复旦上交博士还有去社区当医生的呢!”
上海浦东新区一名社区医院的医生更是表示:“我们平时的福利也蛮好,米面粮油和生活用品我家从来不买,都是单位发,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水果吃,都是高档水果,幸福感太强了。但是,如果你不是本地人也劝退,因为购房成本高,去上海周边吧,待遇都差不多,能安家。”
需要指出,三明医改年薪制后,基层医院也是具有性价比的,最起码不会比现在糟糕。通过好几个江浙沪社区医院的医生现身说法,可以看出:社区医院的医生收入是不低的,江浙沪地区更是天花板。
对于难进三甲的博士来说,能找到一个月入过万,还直接给事业编制的社区医院,这也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