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担心血压低,不敢降压?这想法要改改
时间:2025-09-01 12:12: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许多卒中患者及家属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即担心血压降得太低会引发不良后果,从而擅自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甚至停药。这种行为往往导致血压长期处于偏高水平,进而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例如,一些患者在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后,因担心血压过低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际上,这种错误的观念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卒中后合理降压对于预防卒中复发、保护脑组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进行降压治疗。
为什么卒中后需要合理降压
血压与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即血压水平越高,卒中发生的风险也越高。脑血管病的发病、复发以及预后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然而,血压过低可能导致低灌注性脑损害,进而促进卒中恶化,这也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基础。
1. 脑血管对血压的耐受性
卒中后,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受到损害,其对血压的耐受性存在一定的范围。当血压过高时,会增加脑血管的负担,导致血管壁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加血管破裂或出血的风险。此外,过高的血压还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进一步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因此,合理控制血压对于保护脑血管至关重要。
2. 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
合理降压是预防卒中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例如,氨氯地平作为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通过有效降低血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此外,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了氨氯地平对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显示其在降低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风险比(HR)在卒中为0.69~1.04,在心肌梗死为0.77~0.98,表明氨氯地平在预防卒中和心肌梗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保护脑组织
维持合理的血压水平有助于保护脑组织。当血压过高时,脑组织可能受到过度灌注的损害;而当血压过低时,又可能导致脑组织低灌注。因此,合理降压可以在保证脑组织血液供应的同时,避免因血压过高或过低而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此外,合理降压还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不坚持控压有哪些危害
1. 加速脑血管硬化
长期血压偏高会加速脑血管的硬化过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使血管变得狭窄、脆弱,从而增加卒中复发的几率。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脑血管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
2. 影响神经功能恢复
血压控制不佳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进而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脑部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如果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此外,血压波动过大也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3. 引发其他并发症
除了对脑血管的影响外,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脏负担加重。高血压会使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心脏肥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引起肾脏损伤、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卒中后该如何正确看待降压
1. 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降压目标
卒中后患者的降压目标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同患者的合适血压范围可能不同,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血压、合并疾病等因素。例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卒中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一般为<140/90 mmHg,若患者不能耐受,则应降至可耐受的最低水平。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降压目标,并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可适当选择具有较长半衰期的长效降压药物,维持血压平稳。
2. 降压过程需循序渐进
降压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逐步调整降压方案,避免血压骤降。在使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血压平稳下降。整个过程需要患者定期随访,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疾病等,灵活调整降压目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目标可能会适当放宽,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时及时告知医生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这些症状可能与血压有关,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判断症状是否与血压变化相关,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以免导致血压反弹,加重病情。
总结
卒中患者应摒弃“担心血压低而不敢降压”的错误想法,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降压。合理降压不仅有助于预防卒中复发,还能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患者需要平衡降压与身体耐受度,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降压目标,确保降压过程平稳、安全。在实际治疗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反馈身体反应。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如头晕、乏力等,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降压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合理降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降压治疗,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因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7(6): 22-62.
[2]Iyengar SS, Mohan JC, Ray S, Rao MS, Khan MY, Patted URH, Gaurav K. Effect of Amlodipine in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rdiol Ther. 2021 Dec;10(2):429-444. doi: 10.1007/s40119-021-00239-1. Epub 2021 Sep 4. PMID: 34480745; PMCID: PMC8555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