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看这篇就够了!

时间:2025-09-06 12:15: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以CAR-T细胞疗法、单克隆抗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手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疾病结局,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生希望。然而,伴随强大疗效而来的,是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带来的潜在风险——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这种被形象称为“细胞因子风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已成为免疫治疗最常见且最关键的毒性反应之一。从轻微的发热、疲乏,到致命的低血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CRS的临床表现谱广泛且凶险。深入理解其发生机制,掌握精准的识别与应对策略,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最大化免疫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拆解这场“生命风暴”。

一、风暴之眼:CRS因何而起?

CRS的本质是免疫细胞(如T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被异常、强烈地激活后,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炎症性细胞因子,形成“瀑布式”级联反应,远超机体代偿能力。这些关键的“风暴因子”包括IL-6、IFN-γ、TNF-α、IL-1等。

1.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通过识别肿瘤抗原被激活,大量增殖并分泌IFN-γ、GM-CSF等因子。这些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导致IL-6、IL-1等核心炎症因子呈几何级数释放,是CAR-T相关CRS的核心机制。

图片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 供者T细胞识别宿主(患者)的异体抗原(如HLA不匹配),被激活并释放细胞因子。同时,预处理放化疗造成的组织损伤释放“危险信号”(DAMPs/PAMPs),激活宿主抗原呈递细胞(APC),进一步加剧供者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风暴。

3.单克隆抗体治疗: 抗体通过Fab段结合靶细胞(如肿瘤细胞)表面抗原,通过Fc段结合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直接激活效应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TNF-α, IFN-γ)。首次给药或高剂量时更易发生。

4.感染诱发的CRS(如病毒性肺炎、脓毒症、HLH): 病原体或其产物激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引发过度炎症反应,机制上与治疗相关CRS有共通之处(如巨噬细胞过度活化、IFN-γ风暴)。

风暴的“多米诺效应”:从细胞因子到器官损伤

大量细胞因子风暴的冲击下,全身器官如同经历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血管系统: IL-1、IL-6、TNF-α等损伤内皮,增加血管通透性→组织水肿、液体积聚、低血压;激活凝血系统→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心脏: 炎症细胞浸润(如暴发性心肌炎)、心肌抑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肺脏: 血管渗漏、炎症浸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肝脏/肾脏: 炎症损伤、灌注不足→肝肾功能衰竭。

神经系统: 部分CRS伴随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二、CRS的分级和管理

CRS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分级干预,多管齐下”的原则,具体策略如下:

1. 风暴预警与分级:识别“危险信号”

临床表现是CRS识别的基础:

发热(≥38°C):几乎是CRS出现的必然信号。

其他表现:包括疲乏、肌痛、头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低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维持)、低氧血症(需氧疗)。严重时会出现毛细血管渗漏、凝血功能障碍、意识状态改变、多器官衰竭等症状。

标准化分级(ASTCT共识标准):准确分级是指导CRS治疗的关键,分级主要依据发热、低血压、缺氧程度及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如下表),分级由最严重的事件决定。

图片

实验室监测利器:细胞因子谱

核心指标:IL-6是公认的CRS关键驱动因子和核心监测指标,其他重要指标包括IFN-γ、TNF-α、CRP、铁蛋白等。动态监测这些指标的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CRS、评估其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反应。

应用场景:CAR-T输注后、出现CRS征象时等。

2. 支持治疗

补液、血流动力学支持: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呼吸支持:根据缺氧程度,给予鼻导管吸氧、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对症处理:采取退热、镇痛等对症措施。

器官功能支持:如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在严重心肺衰竭时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3. 靶向抗细胞因子治疗:精准“灭火”

抗IL-6受体单抗(托珠单抗 - Tocilizumab):作为一线首选药物,能快速阻断IL-6信号通路,适用于≥2级CRS(尤其是伴有低血压或需氧状态)的患者。通常一次给药(4 - 8mg/kg,最大800mg)即可显效,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广谱抗炎作用,常用于托珠单抗疗效不佳、严重CRS(≥3级)或伴有神经系统毒性的情况。常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使用时需注意副作用及减量策略。

其他探索性药物:针对IL-1(如阿那白滞素)、JAK通路(如鲁索替尼)或GM-CSF(如Lenzilumab)的抑制剂,在特定情况或难治性CRS中可能有效。

分级管理策略(核心原则):

1级(仅有发热):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细胞因子),积极对症支持(退热、补液)。

2级(发热+轻度低血压/需低流量氧疗):立即启动托珠单抗 + 支持治疗。考虑留观或入院。

3级(需高流量氧疗/一种血管活性药/或特定器官功能障碍):托珠单抗 +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1-2 mg/kg/d) + 高级支持治疗(ICU监护)。

4级(危及生命,如机械通气/多种血管活性药):托珠单抗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如甲泼尼龙1000mg/d,短程) + 全力高级生命支持(ECMO, CRRT等)。

图片

四、未来方向:更精准的“风暴预警与灭火”

随着研究的深入,CRS管理正朝着更精准、更前置、更少副作用的方向发展:

新型靶点药物: 针对特定信号通路(如JAK-STAT、NLRP3炎性小体、PANoptosome复合体)的抑制剂正在研发中。

细胞因子清除技术: 如特异性细胞因子吸附柱血液净化、细胞因子纳米海绵技术(如皮下注射的IL-6吸附水凝胶)。

细胞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调节作用(分泌PGE2, TGF-β等抗炎因子)在控制过度炎症中展现潜力。

实时监测与预测模型: 结合动态细胞因子谱、基因表达谱、临床指标建立早期预警和疗效预测模型。

图片

图: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疾病的未来治疗靶点与新策略

参考来源:

1.Frigault MJ, Maziarz RT, Park JH, et al. Itacitinib for the prevention of IEC therapy-associated CRS: results from the 2-part phase 2 INCB 39110-211 study. Blood. 2025 Jul 24;146(4):422-436. doi: 10.1182/blood.2024026586.

2.Nie J, Zhou L, Tian W, et al. Deep insight into cytokine storm: from pathogenesis to treatment.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5 Apr 16;10(1):112.

免责声明:

1. 仅供中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个人学习和参考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阅读或传播其中的内容。

2. 此文为科学信息交流之目的,并非出于临床用药指导目的。

3. 针对本文有疑问,您可以联系微信号sunzifangle或邮箱[email protected],感谢您的批评指正!

上一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于WHO分...

下一篇: European Journal of ...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