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J】830例TP53突变成年ALL的临床和分子特征

时间:2025-09-06 12:15: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儿童和年轻人中是可以治愈的,但在成人中,尤其是老年患者中疗效较差。成人ALL的分子特征与儿童不同,更复杂。T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TP53突变在多种癌症中都很常见,且与极差的预后相关。TP53突变在成人ALL中较为常见,与不良的化疗反应和生存率相关,但其分子特征和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学者开展大样本研究,探索了TP53突变成人ALL的临床和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患者的年龄、疾病生物学亚型或治疗方式如何,TP53突变均为B-ALL和T-ALL患者总生存期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近日发表于《Blood Cancer Journal》。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2010年至2024年在8个学术中心治疗的830名成人ALL患者。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包括细胞遗传学、FISH、PCR检测已知融合基因、DNA和RNA测序,以及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拷贝数异常。

TP53突变的预后影响:TP53突变是成人ALL中独立预测不良总生存期(OS)的因素。在B-ALL中,TP53突变患者的中位OS为1.9年,而野生型为5年;在T-ALL中,TP53突变患者的中位OS为1.6年,野生型为9.5年。

2.jpg

A. 不同分子亚型的B-ALL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 B. B-ALL患者的总生存期多变量分析。 C. T-ALL患者的总生存期多变量分析。 D. 基于TP53状态分层的B-ALL患者的生存结果。 E. 基于TP53状态分层的T-ALL患者的生存结果。

分子特征:与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观察到的分布情况类似,超过90%的ALL患者中,致病性或可能致病的TP53变异主要集中在DNA结合域。TP53突变在低倍体B-ALL患者中最为常见,但在BCL/MYC、BCR::ABL1、BCR::ABL1样或高倍体B-ALL患者中较为罕见。14%的B-ALL患者和9%的T-ALL患者存在双等位基因TP53突变,根据WHO标准,其定义为多个突变或与另一等位基因的同时缺失。正如预期,低倍体B-ALL患者中双等位基因TP53改变更为常见。B系和T系ALL之间的共存基因突变存在差异:在TP53突变的B-ALL中,RB1(13%)、IKZF1(10%)、NF1(10%)、TET2(9%)和NRAS(7%)的突变更为常见,而在TP53突变的T-ALL中,NOTCH1(62%)、FBXW7(31%)、PHF6(31%)、ASXL1(23%)和WT1(23%)的突变更为常见。CDKN2A突变在B-ALL和T-ALL中都很常见。总体而言,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TP53突变为影响DNA结合域的错义突变,而TP53突变的B系与T系ALL可能携带与系谱相关的不同基因的共突变。此外,在首次缓解时进行异基因移植显示出生存获益的趋势(中位OS为3.3年 vs 2.2年)。

3.jpg

A. TP53基因不同功能域中的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TP53变异。

TP53突变(B)和野生型(C)B-ALL中WHO定义的遗传亚型。

基于等位基因状态的B-ALL与T-ALL(D)中TP53突变的分布,以及B-ALL遗传亚型中(E)的分布。

F.条形图比较了与TP53共存突变在B-ALL和T-ALL中的频率。

TP53突变B-ALL(G)和T-ALL(H)的分子特征。

临床结局:TP53突变B-ALL表现出更高的CD20阳性率(65% vs 31%),但对传统化疗的反应较差。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中,老年与较差预后相关。TP53 DNA结合域的错义突变在不同癌症中可能具有新的致癌获得性功能(GoF)表型。然而,携带TP53错义突变与其他类型失功能TP53变异(如移码、剪接位点突变)的患者之间OS结果相似。在某些髓系肿瘤亚型中,与单等位基因TP53突变相比,双等位基因TP53突变与更差预后相关,而在B-ALL患者中TP53等位基因状态并未预测OS或无复发生存期(RFS)。为了研究不同一线治疗在TP53突变B-ALL预后中的作用,比较了接受hyper-CVAD、儿童方案(如CALGB 10403方案)、hyper-CV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维奈克拉和新型抗体疗法(如A41703方案,即序贯使用奥加伊妥珠单抗和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患者CR与流式细胞术MRD阴性率。与TP53野生型B-ALL患者相比,TP53突变B-ALL患者对化疗的反应较差,而当新疗法(维奈克拉或抗体)引入一线方案时则缓解率相似异基因HCT与更长的OS相关,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中位OS,3.3年对比2.2年,p=0.07)。

4.jpg

A.针对总生存期不良预后的单变量Cox回归分析预测因子。

基于TP53突变类型(B)或等位基因状态(C、D)分层的TP53野生与TP53突变患者的生存期。

E不同一线治疗方案下,TP53野生型与TP53突变B-AL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且流式细胞术MRD阴性率的比较。

F.TP53突变B-ALL患者 根据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层的生存

复发性B-ALL的克隆演变:为了深入了解克隆演化和获得性耐药机制,对TP53突变B-ALL患者的连续诊断和复发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学和免疫表型分析。所有患者的复发样本中均检测到TP53突变,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变异在白血病始祖克隆中的稳定性。接下来研究了在复发时出现新获得性突变的患者的克隆动态。在B-ALL1中,当患者处于缓解期时,可检测到低等位基因频率(AF,3%)的前白血病TP53突变,从而支持之前关于TP53突变克隆造血(CH)是成人B-ALL的前体的观察结果。CDKN2A和PTPN11突变在复发时重新出现,复发特征为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CD19表达丢失以及STK11基因的新发体细胞缺失。在其他TP53突变型B-ALL样本中观察到表面标志物表达丢失作为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在B-ALL2中,一线治疗使用奥加伊妥珠单抗后接续贝林妥欧单抗有效治疗了TP53/RB1突变型B-ALL,但疾病以CD19/CD22阴性复发。患者通过利妥昔单抗、hyper-CVAD、维奈克拉联合治疗达到第二次完全缓解(CR2),但随后再次复发,表现为三阴性(CD19、CD20、CD22)疾病,并新获得MSH2突变,导致淋巴母细胞出现新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高肿瘤突变负荷。最后研究了异基因HCT后的复发模式。在B-ALL3中,移植后复发与TP53、CDKN2A、NF1突变克隆中获得的CCND3突变相关。

5.jpg

A.TP53突变B-ALL中,从诊断到复发时的TP53克隆大小演变。

B–D.复发时B-ALL克隆演变的鱼形图,其特征是在抗体靶向治疗的选择压力下,获得了新的突变(B-ALL1中的STK11缺失、B-ALL2中的MSH2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B-ALL3中的CCND3突变)以及CD19、CD20或CD22表面标志物的丢失。

讨论&总结

TP53突变的预后:TP53突变是成人ALL中独立预测不良预后的因素,无论患者的年龄、疾病亚型或治疗方式如何。与髓系恶性肿瘤不同,TP53的双等位基因突变并未恶化预后,且突变类型(错义突变vs截短突变)不影响生存。

分子特征:TP53突变主要集中在DNA结合域,且常与其他基因突变共存,可能影响治疗反应。

治疗反应:新型免疫疗法(如奥加伊妥珠单抗/贝林妥欧单抗)或包含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提高了缓解率,但复发常见,常伴有CD19/CD20/CD22丢失(三阴性)或新突变的出现。

异基因移植的潜在获益:在首次缓解时进行异基因移植可能对TP53突变的ALL患者有生存益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认其效果。

研究意义:该研究提供了成人TP53突变ALL的详细临床和分子特征,强调了这种疾病亚型的独特性和治疗挑战,其特征为对细胞毒性化疗的反应较差、免疫治疗后抗原阴性复发率高以及克隆演化具有独特模式。研究结果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在选择新型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时。此外,研究还指出了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和管理抗原丢失和新突变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Harris, E.J., Karaoglu, D.A., Sukhanova, M. et al. Clin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P53-mutan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adults. Blood Cancer J. 15, 138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08-025-01350-5

上一篇: 综述:儿童AML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

下一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于WHO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