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90-SIRT vs TACE:肝脏介入治疗“双雄对决”,患者该如何选择?
时间:2025-09-14 12:12: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
钇90选择性内照射治疗(钇90-SIRT)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均为肝脏局部介入疗法,但二者在机制、疗效、安全性及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今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以飨读者。
一、作用机制不同
钇90-SIRT
经肝动脉灌注载有放射性同位素钇90的微球(树脂或玻璃材质),微球聚集于肿瘤微血管中,使局部区域剂量高达100~150Gy,对肿瘤组织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但射线在肝组织内的穿透能力只有2.5mm,故对正常肝脏组织的损伤非常小。钇90微球在肿瘤中的密度可高达正常肝组织的5-6倍。因此钇90-SIRT是一种肝癌的靶向局部放射治疗。
TACE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与碘油或栓塞微球的混合剂,栓塞血管阻断血供同时局部释放化疗药物。因此本质为化疗+栓塞双重作用。
二、疗效与适应症不同
研究显示,与TACE相比,钇90-SIRT具有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尤其是对于已经出现门静脉癌栓、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效果更好。
钇90-SIRT适用范围更广
早期肝癌:Salem 等2021年发表在Hepatology 上的LEGACY研究被诸多指南采纳,2023年国际肝癌诊疗指南(BCLC)提出对于单个肿瘤<8cm的HCC患者可行钇90-SIRT,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
中期肝癌:对于肿瘤太大,切除后残肝体积不足的患者,钇90-SIRT通过降期转化,增大余肝,为后期手术切除提供机会;
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通过肝脏局部控瘤、短期内快速缩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继而延长患者生存的姑息性治疗目的。
TACE更适用
· 中期局限性肿瘤;
· 无门静脉主干癌栓且肝功能较好者[Child-Pugh A级或B级(7-8分)]。
三、安全性不同
钇90-SIRT
100%纯β射线,物理半衰期64.1h(2.67d),11天内释放94%辐射,治疗过程可耐受,常见副作用为轻度腹痛(16.7%)、短暂疲劳。
TACE
栓塞+化疗双重作用,肝功能损害、腹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
四、治疗过程不同
钇90
单次治疗,需通过模拟手术进行术前精准评估SPECT/CT扫描后查看核素分布、计算肿瘤/正常肝脏核素比、肺部核素分流比等参数,继而预估钇90-SIR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操作流程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
TACE
按需治疗,手术过程相对简单。
五、费用不同
钇90
单次费用较高
TACE
单次费用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