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D 2025:1型糖尿病患者肌肉功能差异新发现,女性下肢等张耐力受损突出,等长肌力保持稳定
时间:2025-09-25 15:52: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型糖尿病(T1D)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不仅影响血糖调节,更对机体多系统功能产生潜在影响。肌肉作为人体活动的基础,其力量与耐力水平直接关联生活质量及疾病管理效果。传统上,研究多关注T1D对整体肌肉力量的影响,但近年来学界开始深入探讨不同肌肉收缩类型,等长与等张类型可能受到的差异性影响。
等长肌肉收缩指肌肉张力增加但长度不变的收缩方式,常用于测量最大肌力;等张收缩则涉及肌肉长度变化,如行走、站立时的肌肉活动。既往研究提示,T1D患者可能存在运动单位招募功能障碍,影响肌肉表现。本研究意在通过多项肌肉适能指标,比较T1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在不同肌肉功能上的差异,尤其关注下肢等张性肌肉表现及其性别相关性。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上。
研究人员纳入67名T1D患者(31女性,36男性,平均年龄38.9岁),均具备一定体力活动水平,病程接近19年。对照组70人,匹配年龄、性别、BMI及体力活动量。肌肉适能评估涵盖:手握力测试衡量上肢肌力、下肢等长最大肌力测定(五次最大收缩)、力量发展速率(RFD)作为爆发力指标,聚焦收缩初期50毫秒 、10次椅子站立测试(CST)评估下肢等张肌肉耐力和效率、特殊功率指数(SP),即CST完成速度与骨骼肌质量比值,反映下肢功率水平。
结果解析:女性T1D患者下肢等张功能受损显著
对照组在CST表现明显优于T1D组(完成时间18.42秒对20.25秒),SP指数亦更高,显示出更强的下肢动力输出。分性别分析揭示,这一差异主要集中在女性群体中,女性T1D患者在CST和SP方面均显著逊色于健康女性。而手握力、下肢等长最大肌力及RFD指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等长肌肉力量及爆发力保持相对稳定。
深度讨论:为何T1D影响女性下肢动态肌力更明显?
这一发现提示T1D对等张肌肉功能,尤其是涉及重复动态任务的耐力方面,具有选择性负面影响。可能机制包括: - 运动神经元放电频率下降,导致运动单元疲劳加速 - 代谢调节障碍影响肌肉能量供应,降低持续工作能力 - 女性在激素及肌肉成分上差异,可能加剧疾病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此外,等长收缩主要依赖瞬时肌力,而等张收缩则更考验肌肉耐力与协调性,后者更易显现T1D的潜在损害。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表明,即使无明显神经病变,T1D患者肌肉功能仍存在隐性衰退,特别是女性下肢动态肌力。椅子站立测试和SP指数作为简便有效的评估工具,有望成为临床早期发现肌肉功能下降的敏感指标。针对性康复训练、运动干预和代谢控制策略应重点关注增强下肢耐力,延缓肌肉功能退化。 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病理生理机制,评价不同运动模式对T1D患者肌肉功能的长期影响,及激素、年龄等因素的交互作用。
参考资料
Muscular fitness components in a cohort of individuals with type 1 diabet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https://www.easd.org/annual-meeting/easd-2025/programme/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