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52.7!中山大学,最新《STTT》,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获新进展!
时间:2025-09-01 12:10: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全球范围内,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约100万例,死亡70万例,占全球四成以上。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30%初诊时可手术切除,但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II–IIIA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仅50%–68%,术后辅助含铂化疗仅带来5%左右的绝对生存获益,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依旧显著。东亚人群中EGFR突变率高达50%,第一代EGFR-TKI在晚期EGFR突变NSCLC中已证实优于传统化疗,然而其在术后辅助阶段的最佳用药时长、与化疗的序贯策略及长期生存影响此前缺乏大规模随机证据。
中山大学王思愚、龙浩等人研究团队在中国7家中心开展ICTAN多中心Ⅲ期试验,将251例已接受辅助化疗的EGFR突变II–IIIA期NSCLC患者随机分组,系统比较12个月、6个月埃克替尼与单纯观察的疗效与安全性;通过长期随访和亚组分析,首次证实6个月疗程即可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及BMFS(从随机分组到脑转移或死亡的时间),且毒性可控,为术后“去强化”TKI治疗提供了高质量循证依据。相关内容以“Adjuvant icotinib for resected EGFR-mutated stage II–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CTAN, GASTO1002):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study”为题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关键结论】
疗效:无论6个月还是12个月,埃克替尼均显著优于单纯观察,可延长DFS、OS及BMFS。
疗程:12个月疗程未在DFS、OS、BMFS上优于6个月,提示6个月已足够,可避免过度治疗。
安全性:不良反应多为1–2级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3级AE发生率<10%,无ILD或治疗相关死亡。
【主要内容】
图1 试验流程图
从2014年7月至2021年12月共筛查386例患者,最终251例被1∶1∶1随机分入12个月埃克替尼(n=84)、6个月埃克替尼(n=84)及观察组(n=83);三组基线均衡,>97%接受肺叶切除,≥78%按计划完成既定疗程或随访,主要停药原因为患者意愿或不良反应,随访截至2024年1月,中位随访61.4个月,所有患者均已停止研究药物。
图2 DFS生存曲线
Kaplan-Meier显示,12个月组中位DFS 61.8个月、6个月组63.2个月,均显著优于观察组23.7个月(HR≈0.40,P<0.001);5年DFS率分别达51.3%、50.1%,显著高于观察组24.8%;12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7,P=0.89),提示延长疗程未带来额外获益。
图3 森林图:DFS亚组分析
无论肿瘤分期(II或IIIA)、N分期(N0/N1或N2)、EGFR突变类型(Ex19del或L858R)、性别、年龄、吸烟史或手术侧别,12个月及6个月埃克替尼相比观察均保持一致的DFS获益;各亚组HR点估计均偏向TKI,且12个月与6个月之间在所有亚组均未显示显著差异,表明疗程缩短不影响疗效。
图4 OS生存曲线
随随访延长,12个月组5年OS 74.5%、6个月组74.0%,均显著优于观察组65.1%(HR≈0.55-0.56,P<0.04);两条TKI曲线几乎重叠(HR=1.00,P=0.99),进一步证实6个月疗程足以带来长期生存获益,无需延长至12个月。
【全文总结】
ICTAN试验显示,在已接受辅助化疗的EGFR突变II–IIIA期NSCLC患者中,术后加用6或12个月埃克替尼较观察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总生存及脑转移无病生存,毒性可控;12个月疗程无额外获益,提示6个月足量,支持埃克替尼作为辅助TKI治疗的“去强化”选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35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