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激增!有医院数小时接诊400余名患者,警惕这种疾病!

时间:2025-09-17 12:14: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雷雨过后,空气往往显得格外清新,给人一种洗涤尘埃、焕然一新的感觉。然而,对于哮喘患者,尤其是花粉过敏的人群来说,这样的天气变化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近期,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等地在雷雨天气后,出现了大量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例,引发了公众和医疗机构的高度关注。据央视财经报道,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雷暴后人流骤增,短短几小时共接诊了400余名患者,其中儿童、孕妇、中青年占大多数。据人民日报报道,类似的事情,今年在河北石家庄、重庆多地上演。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短短4小时共接诊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

图片

本文将从雷暴哮喘的定义、成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特殊的呼吸道疾病。

雷暴哮喘概述:什么是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或紧随雷雨过后的时间内,发生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雷暴哮喘特点是症状严重,包括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急性发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与普通哮喘相比,雷暴哮喘更容易形成群体性的爆发,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有些患者在发作后数年内仍反复出现哮喘症状。

雷暴哮喘的发病机制:雷电与花粉的“致命结合”

雷暴本身不直接 “导致” 哮喘,而是通过 “特殊路径” 放大了过敏原的危害,再加上儿童呼吸道的生理弱点,最终引发发作。

花粉颗粒的 “破碎攻击”

雷暴来临前的强气流会将地面的花粉(如豚草、桦树、柏树花粉)、霉菌孢子卷至高空,随后的雷电和雨滴撞击会将这些颗粒 “击碎” 成更小的片段(直径仅 2-5 微米)。这些微小颗粒能轻松穿透儿童狭窄的气道,直接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痉挛。

湿度与气压的 “双重影响”

雷暴天气的高湿度会使花粉颗粒吸水膨胀,释放更多致敏蛋白;同时骤降的气压会导致人体气道内压力失衡,儿童的气道平滑肌发育尚未成熟,更容易出现收缩异常,进而诱发喘息。

儿童呼吸道的 “先天脆弱”

相较于成人,儿童的气道直径仅为成人的 1/3-1/2,黏膜下血管更丰富,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当致敏颗粒入侵时,体内会释放更多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导致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多,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雷暴哮喘症状及体征:发作急、中重度为主,多伴过敏表现

雷暴哮喘的好发季节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一般发生在春季和夏秋季花粉/霉菌孢子浓度升高的时期,我国已报道的雷暴哮喘均发生于秋季。雷暴哮喘呈局部地区聚集性发病,其临床症状常在雷暴开始后30分钟左右出现,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多为中-重度急性发作,可伴有眼、鼻及皮肤等部位的过敏症状。

患儿常于当日或次日就诊,首次就诊高峰多为雷暴发生后8小时内 。雷暴哮喘患儿最常见的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部分哮喘患儿重度或危重度急性发作时,双肺听诊呼吸音明显减低,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临床工作中,年龄较小的患儿无法准确描述症状,需以肺部异常体征为主要参考依据。严重的患儿还可以出现皮下积气和纵隔气肿等表现。患儿常存在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并伴有相应症状或体征。

如何快速识别?记住 “3 个特点”,别和普通感冒混淆

儿童雷暴哮喘的发作往往 “急、重、有规律”,家长可通过以下特点与普通感冒、支气管炎区分:

发作时间集中:多在雷暴天气前后 1-3 小时突然发作,而非逐渐加重;若儿童在雨天外出后 10 分钟内出现症状,需高度警惕。

症状以 “喘” 为主:核心表现是 “呼气性呼吸困难”—— 儿童会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吸气时锁骨上窝凹陷,呼气时发出 “喉鸣音” 或 “哨笛音”,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很少有痰。

对 “急救药” 反应快:若及时使用哮喘急救药,多数儿童的症状会在 5-10 分钟内明显缓解;而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喘息,使用这类药物效果不佳。

雷暴哮喘治疗:围绕三大核心环节展开

雷暴哮喘治疗围绕 “发作期应急处理、缓解后方案调整、易感期预防干预” 三大核心环节展开。

发作时的治疗措施:以快速缓解气道痉挛、控制炎症为核心,优先使用吸入性药物,同时密切监测病。

● 首选药物与方案

核心药物:吸入性速效 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沙丁胺醇 / 特布他林雾化溶液),可联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无论何种给药方式,均需同时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也可直接使用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

口服替代方案:仅在 “症状较轻” 或 “无吸入型药物” 时,选用口服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片、盐酸丙卡特罗溶液 / 片剂、班布特罗溶液 / 片剂),给药间隔 1~4 小时可重复。

● 特殊情况加药

若患儿有 “哮喘严重发作病史”,或使用上述方案后症状无改善,需在吸入缓解药物的同时,尽快口服一次糖皮质激素。

缓解后的治疗措施:缓解后需针对性调整控制药物方案,疗程固定为2 周,具体分3类情况:

若原控制用药为单一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加用中高剂量 ICS;

若原控制用药以ICS 为主:将 ICS 剂量上调 2~4 倍;若已为每日高剂量 ICS,则联合支气管舒张剂;

若原方案为ICS - 长效 β₂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根据病情增加用药次数,或提高 ICS 剂量。

注:未规范治疗的患儿,需遵医嘱启动完整规范治疗方案。

预防性治疗措施:哮喘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规范化治疗是预防雷暴哮喘发生的有效措施。对已诊断哮喘的患儿,使用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指导规范化治疗是预防雷暴哮喘的重要措施。

CCAAP电子版能够及时发布花粉及天气预警,在花粉显著升高的季节提醒患儿及其家属,提前给予ICS等控制药物。对有哮喘诊断或有雷暴哮喘病史的患儿,需进一步规范预防性治疗的使用,尤其是在花粉季。

对于未诊断哮喘但患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需了解并识别包括季节、天气、花粉和/或霉菌过敏在内的危险因素,在花粉季节来临前给予H1受体拮抗剂、LTRA和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对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儿给予充分的抗炎药物治疗,可降低雷暴哮喘的发生风险。对明确哮喘诊断或有雷暴哮喘病史的患儿,FeNO检测值可作为预防性治疗的参考。

总结

雷暴哮喘是一个因天气变化和花粉过敏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复杂健康问题。随着气候不稳定性加剧,相关病例可能增多。现阶段儿童雷暴哮喘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可能被严重低估。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变化,雷暴天气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也更加难以预测,导致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死亡风险增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儿童雷暴哮喘的认识水平与重视程度,准确识别、迅速治疗和积极预防,避免其对儿童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中国儿童雷暴哮喘专家共识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 (5):321-326.DOI:10.3760/cma.j.cn101070-20240417-00243.

上一篇: 欧洲骨髓瘤网络(EMN)关于功能性高危多...

下一篇: Surgery:儿童和青少年阑尾神经内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