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病例 | 喉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一例
时间:2025-09-25 15:47: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临床病史:
男性,58岁,声嘶两年。喉镜示:声门部见一隆起型病变,大小约3*2*1.5cm。
声门上见一灰白隆起型病变(箭头所指)
二、病理诊断:
镜下表现:瘤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的方式排列,细胞椭圆形、长梭形,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性,缺乏显著异型,散在分布不同数量的横纹肌母细胞,核分裂象较多见。
(喉部)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考虑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Desmin (+),MyoD1(+),Myogenin(部分+),CD34(间质血管+),CK(-),SMA(-),H-caldesmon(-),EMA(-),Ki-67(热点区约20%+), SOX-10(弱+),β-Catenin(膜+),CD117(-),CD21(-),CD23(-),CD35(-),CK-L(-),HMB45(-),S-100(-),STAT6(膜+),TLE-1(-),ALK(-)
HEx100倍,梭形细胞肿瘤,异型性明显
HEx200倍,细胞长梭形,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性,其间可见散在分布不同数量的横纹肌母细胞。
HEx200倍,细胞长梭形,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性,其间可见散在分布不同数量的横纹肌母细胞。
HEx400倍,细胞核大、深染,胞质嗜酸,其间可见散在分布不同数量的横纹肌母细胞。
Vimentin x200倍
MyoD1 x200倍
文献复习
咽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yosarcoma, S-RMS)是横纹肌肉瘤的一种特殊亚型,相对少见,好发于头颈部(包括咽部)、睾丸旁区和子宫旁区。
其临床和病理诊断要点如下:
一 临床诊断要点
1. 年龄:
①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但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虽然梭形细胞亚型总体上比胚胎型RMS发病年龄稍大)。
②咽部作为头颈部的一部分,是儿童S-RMS的好发部位之一。
2. 部位:
①包括鼻咽、口咽、喉咽。具体位置可能导致不同症状。
②肿瘤通常表现为“深部浸润性生长”
3. 症状(与部位相关):
①鼻咽部:鼻塞、鼻衄、浆液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张口呼吸、打鼾、颅神经症状(晚期)。
② 口咽部: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异物感、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呼吸困难(气道阻塞)、颈部肿块。
③喉咽部: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喘鸣、吞咽困难。
④其他: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可能)、疼痛(相对少见)、体重下降(晚期)。
4. 体征:
①咽部可见质韧、无痛性肿块,粘膜表面可能光滑或溃疡。
②气道狭窄征象。
③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5. 影像学检查:
① MRI(首选):评估肿瘤范围、大小、与周围重要结构(血管、神经、颅底、椎前间隙)的关系、骨髓侵犯、颅内延伸。T1加权像常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可显示特征性的梭形结构。
②CT:评估骨质破坏(如颅底、喉软骨)、钙化(罕见)、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血管关系。
③PET-CT:用于分期(评估远处转移)、疗效评估和监测复发。
6. 分期:
①采用横纹肌肉瘤专用的分期系统,如**Intergroup Rhabdomyosarcoma Study (IRS) 临床分组系统和TNM分期系统(考虑原发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
②咽部肿瘤由于位置深在,发现时往往较大(T2),且易侵犯邻近重要结构(如颅底、颈动脉鞘),分期常偏晚。
二 病理诊断要点(核心在于识别梭形细胞形态和肌源性分化)
1. 大体形态:
通常为界限不清的肿块,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韧或鱼肉状,可伴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
2. 组织形态学(显微镜下):
①主要细胞成分:由一致的、细长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交织状、或席纹状排列,类似平滑肌瘤、纤维肉瘤或神经源性肿瘤。
②细胞特征:细胞核呈雪茄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通常不明显或小。胞质嗜酸性、淡染或透明。核分裂象可多可少。
③关键特征(与经典型胚胎型RMS区别):
A.缺乏或极少见典型的“横纹肌母细胞”(胞质丰富深嗜酸、有明显横纹的蝌蚪样、球拍样或带状细胞)。
B.可见胶原性间质。
C.有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D.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可能见到。
3. 免疫组织化学(IHC)- 诊断的关键:
(1)阳性标记(证明肌源性分化):
① Myogenin (Myf4):核阳性,是横纹肌肉瘤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标记物之一,S-RMS通常表现为弥漫强阳性或中等强度阳性。
②MyoD1:核阳性,也是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肌源性标记。与Myogenin一起是诊断S-RMS的基石。
③ Desmin:胞质强阳性,是肌肉分化的敏感标记,但特异性较低(平滑肌、肌纤维母细胞也可阳性)。
④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 (MSA/HHF35):胞质阳性。
⑤Fast Myosin (Skeletal) / Myosin(Skeletal) Heavy Chain:更具特异性,但敏感性可能低于Myogenin/MyoD1。
(2)阴性标记(用于鉴别诊断):
① S-100 (排除神经源性肿瘤如恶性神经鞘瘤)
② SOX10 (排除神经源性肿瘤)
③ STAT6 (排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④ CD34 (通常阴性,有助于排除多种梭形细胞肿瘤)
⑤ SMA (平滑肌肌动蛋白):通常阴性或仅局灶弱阳性(有助于与平滑肌肉瘤鉴别)。
⑥ HMB45, Melan-A (排除恶性黑色素瘤)
⑦ PanCK/AE1/AE3 (细胞角蛋白):通常阴性(排除梭形细胞癌、滑膜肉瘤)。
⑧ EMA (上皮膜抗原):通常阴性(排除滑膜肉瘤、脑膜瘤)。
⑨ ALK (排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⑩ DOG1/CD117 (排除胃肠道间质瘤,虽然咽部罕见)
⑪ TLE1 (排除滑膜肉瘤)
4. 分子病理学:
①NCOA2或NCOA3基因重排:这是S-RMS(尤其是儿童病例)的一个特征性分子改变。最常见的融合伴侣基因是VGLL2(形成`VGLL2::NCOA2`或`VGLL2::NCOA3`融合),其次是SRF(形成`SRF::NCOA2`融合),还有TEAD1等。
②检测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NCOA2`或`NCOA3`断裂/重排,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二代测序(NGS)检测特异性融合转录本。
③意义:
a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形态学不典型或免疫组化结果模棱两可时,证实S-RMS的诊断。
b有助于与其他形态相似的梭形细胞肿瘤(如先天性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c目前尚未显示明确的预后意义,但有助于精准诊断。
d注意:并非所有S-RMS都检出NCOA2/3重排,尤其是在某些部位(如子宫旁)或成人病例中,可能存在其他分子改变(如`MYOD1`突变,这类肿瘤更具侵袭性)。
三 鉴别诊断(咽部梭形细胞肿瘤谱系广)
1. 平滑肌肉瘤:细胞核两端钝圆(雪茄形),胞质更嗜酸性,SMA、Desmin、h-Caldesmon阳性,Myogenin/MyoD1阴性。
2.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S-100、SOX10可阳性,但Myogenin/MyoD1阴性。常有神经纤维瘤病1型病史或起源于神经。
3. 纤维肉瘤(尤其是低度恶性):缺乏肌源性标记(Myogenin/MyoD1阴性),Vimentin阳性。
4. 滑膜肉瘤(单相梭形细胞型):TLE1、BCL2、CD99阳性,约90%有SS18::SSX融合基因。CK、EMA可局灶阳性。Myogenin/MyoD1阴性。
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常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ALK阳性(约50%),部分有ALK重排。Desmin可阳性,但Myogenin/MyoD1阴性。
6. 梭形细胞癌(肉瘤样癌):CK阳性(至少局灶),P40/P63阳性。Myogenin/MyoD1阴性。
7.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小圆细胞巢与硬化性间质,表达上皮、间叶、神经标记(CK, Desmin(核旁点状), WT1, EMA),EWSR1::WT1融合。Myogenin/MyoD1阴性。
8. 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好发于婴幼儿四肢,ETV6::NTRK3融合。Myogenin/MyoD1阴性。
四 总结
咽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诊断是一个临床-影像-病理-分子相结合的过程:
1、临床: 儿童/青少年,咽部肿块及相关阻塞症状。
2、影像:MRI评估范围,PET-CT评估全身。
3、病理:
①形态学: 一致的梭形细胞束状排列,缺乏典型横纹肌母细胞。
②免疫组化(核心):Myogenin和MyoD1核阳性,是确诊肌源性分化和RMS亚型的关键。Desmin强阳性支持诊断。
③分子检测(重要辅助):检测`NCOA2`或`NCOA3`基因重排(尤其是VGLL2/SRF/TEAD1融合)对确诊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④鉴别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形态相似的梭形细胞肿瘤。
精准的诊断对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与其他亚型的横纹肌肉瘤相比,发生在有利部位(如睾丸旁、子宫旁)的S-RMS预后通常较好,但发生在咽部等头颈部深在部位者,由于难以完全切除且靠近重要结构,预后相对更具挑战性。
*本文(包括图片)均为作者投稿, 仅供行业交流学习用,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文新.沈丹华.郭东辉。妇产科病理学(第2版).
[2]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editorial board.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female genital tumours[M]5th ed.Lyon:IARC Press.2020: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