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探 HCC 大血管侵犯诊疗新路径——HCC 手术与治疗大血管侵犯高级研修班(日本站)顺利举办

时间:2025-09-25 15:52: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5年7月10日-12日,健康中国行 —— HCC 手术与治疗大血管侵犯高级研修班(日本站)在日本大阪、奈良、神户等地成功举办。作为肝癌诊疗领域聚焦大血管侵犯难题的专业研修活动,本次研修班精准锚定肝细胞癌(HCC)大血管侵犯这一临床棘手挑战,旨在打破跨国诊疗壁垒、共享前沿经验。

活动汇聚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国内三甲医院组成的10余位专家团以及日本权威专家,通过学术授课、病例研讨与APPLE参会等形式,构建HCC大血管侵犯深度交流生态,推动诊疗精准化、规范化,汇聚全球智慧共克肝癌难题。

PART 1

首站大阪国际癌症中心:夯实前沿认知基石

7 月 10 日,研修班首站落地大阪国际癌症中心。大阪国际癌症中心隶属大阪府立医院机构,是日本西部乃至全国的癌症诊疗标杆,在肺癌、肝癌等实体瘤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上实力突出,整合多领域专家提供全流程管理。活动中,中心总长松浦成昭教授致欢迎辞,介绍中心在肿瘤免疫治疗、基因组解析、精准医学及肝癌大血管侵犯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并且正推动 AI 辅助诊疗、液体活检等技术及国际临床试验,期望与中国的机构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

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邢霁远围绕“HCC大血管侵犯诊疗前沿”展开分享.针对中国HCC患者HBV感染率高、术后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难点,他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核心价值,同时详解治疗突破:ALPPS 手术技术有效改善剩余肝脏体积及生存获益,SBRT+TACE+TKI方案显著提升疾病控制效果;而安罗替尼 + 派安普利单抗联合疗法表现尤为突出 —— APOLLO研究显示,该方案用于HCC大血管侵犯患者时,疾病进展风险下降 53%、死亡风险下降 45%,mOS较索拉非尼组延长6.9个月,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优的一线治疗选择,凸显其在复杂病情中的诊疗优势。

日本专家国政启副部长则聚焦 “大阪国际癌症中心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详解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为 HCC 治疗增添新视角。同时其介绍了针对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成果,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讨环节,中日参会嘉宾围绕前沿议题展开深度交锋,围绕PD-1/PD-L1免疫联合疗法、肝癌转化治疗中的手术窗口评估、免疫副作用管理、中日间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差异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多元视角的碰撞催生了诸多具有实践价值的诊疗思路。

毗邻大阪国际癌症中心的大阪重离子中心,会后迎来中国肝癌专家团的实地考察与专业交流。该中心是日本首个采用紧凑型重离子加速器的放射治疗设施,2023 年投入运营后,已成为全球高精度粒子治疗技术的典范之一。

其引进的世界最小型重离子治疗装置,大幅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提升临床适配性,实现 “高能量、高精准、小型化” 新范式。专家团详细了解了加速器模块、治疗舱等设备,就技术引进与本土化建设展开探讨。中心还展示了多项联合研究计划,如BNCT与重离子联合治疗肝癌及胰腺癌的靶向照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辅助方案优化等未来应用。

PART 2

奈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力:深耕系统治疗与病例实践

7月11日,研修班转战奈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这所于1945年创立的知名医科大学,长期深耕癌症、心血管及老年疾病等领域研究,是日本关西地区医学教育与高端临床资源的核心阵地。细井裕司院长和庄雅之教授向在座中国专家致欢迎词后,学术交流持续深入。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肝胆胰肿瘤内科主任陈逢生以“HCC 大血管侵犯系统治疗的优化方案”为主题,从药物选择、方案组合及疗效评估维度,解析精准治疗路径。他指出,HCC 随疾病进展大血管侵犯风险升高,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双安方案”)作为HCC大血管侵犯的一线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Ⅲ期 APOLLO 研究证实,“双安方案”实现双终点阳性。相较对照组索拉非尼,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治疗组全人群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47%,中位总生存期延长 3.3 个月,死亡风险降低 31%;合并大血管侵犯患者获益更佳,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53%,死亡风险降低 46%,中位总生存期提升 6.9 个月。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成为中国晚期 HCC 一线治疗新优选择。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肝肿瘤内科主任殷欣分享了两例“晚期肝癌超长生存病例”。通过追踪特殊病例诊疗全程,提炼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借鉴经验。

病例一: 患者确诊为肝细胞癌伴多发肝内转移、门静脉侵犯及肺转移可能, CNLC IIIb期。2021年5月,患者入组“AK105 联合安罗替尼临床试验”,开始接受安罗替尼联合 AK105治疗,后续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截至 2025年5月,患者仍在接受该方案治疗,一线治疗实现 48 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病例二:患者确诊为肝细胞癌伴肝内转移和双侧肾上腺转移,CNLC IIIb期。2022 年3月,患者入组“AK105联合安罗替尼临床试验”,9月开始接受安罗替尼联合 AK105治疗,首次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后续评估为部分缓解。一线治疗实现 30 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2025年4月,患者因出现第二原发肿瘤退出临床试验。

讨论环节,嘉宾们结合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系统治疗优化与疑难病例诊疗展开深度研讨。随后全体参访奈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了解该院在肝癌诊疗流程、多学科协作模式等方面的特色。

PART 3

神户收官:接轨国际肝癌诊疗盛会

7月12日,研修班学员赴神户出席第15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APPLE)年会。作为亚太地区肝癌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APPLE联盟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际领先的原发性肝癌学术组织。大会伊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教授以本届APPLE主席身份发表开幕致辞,呼吁各国在循证医学、MDT模式与早筛网络建设上深化合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作了题为《肝癌的精准诊断与治疗》的主旨报告。

现场研修班学员与来自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肝癌领域权威同堂交流,聚焦国际前沿研究、最新诊疗指南更新、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等,全方位拓宽HCC诊疗视野,助力中日专家融入国际肝癌诊疗交流网络,推动本土经验与国际前沿的双向融合。

本次HCC手术与治疗大血管侵犯高级研修班(日本站),以学术深度与实践广度兼具的形式,推动中日专家在肝癌大血管侵犯诊疗领域的交流合作。从前沿理论研讨到临床实践参访,再到国际盛会接轨,为提升HCC大血管侵犯诊疗水平注入动力,也为肝癌诊疗领域的跨国协作、知识共享树立范例,有望在未来转化为更多造福患者的诊疗成果。

上一篇: Supportive Care in C...

下一篇: 灵芝孢子与肝吸虫卵的对比鉴赏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