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突破传统造影局限!OCT成为中重度钙化病变PCI标准指导工具,改善患者长期结局
时间:2025-08-31 12:13: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冠状动脉钙化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关键技术挑战,钙化斑块导致血管顺应性下降,易引发支架扩张不全、夹层及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尽管血管造影是术中常规成像手段,但其对钙化病变的形态特征和严重程度识别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精准的病变评估和干预策略制定。
相比之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凭借其高分辨率成像优势,可精确描绘钙化斑块的分布、厚度及环形范围,有助于个体化选择预处理策略(如旋磨术、冲击波球囊、切割球囊等),并精准测量参考血管直径与病变长度,从而优化支架尺寸选择和扩张方案,提升手术质量。
尽管已有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荟萃分析证实,血管内影像指导的PCI优于单纯造影指导,尤其是在复杂病变患者中可显著改善短期和长期结局,但针对中重度钙化病变这一高风险人群,仍缺乏专门设计的大规模随机证据。ILUMIEN IV试验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该领域首个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ILUMIEN IV试验首次系统比较了OCT指导与传统造影指导在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中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OCT指导不仅显著增加了术后最小支架面积(MSA),还有效降低了支架边缘夹层、未处理的局灶性参考段狭窄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在长达2年的随访中,OCT组的目标血管失败(TVF)和严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造影组,凸显其在改善钙化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
ILUMIEN IV试验为一项前瞻性、多大陆、单盲随机试验,纳入高危临床特征及/或复杂冠脉病变患者,比较OCT指导与血管造影指导PCI的效果。本分析选取仅单个冠脉病变接受PCI的患者,病变钙化程度由核心实验室依据血管造影定义为无/轻度或中重度钙化。OCT组术前采用OCT评估病变,指导病变预处理和支架选择;术后通过OCT确认支架扩张情况,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扩张或追加支架。血管造影指导组不采用术前OCT,术后进行盲法OCT成像,仅用于事后分析。主要成像终点为术后MSA,主要临床终点为2年TVF(心脏死亡、目标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及缺血驱动的目标血管再血运重建)。
结果显示,共纳入2114例单病变患者,1082例(51.2%)病变经血管造影评估为中重度钙化。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中,OCT指导组2年TVF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血管造影指导组的9.7%(调整后风险比aHR 0.62,95%CI 0.40–0.96,P=0.03);而无/轻度钙化病变患者两组T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 vs 5.2%)。
图:PCI后,造影显示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首次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时间
OCT指导还显著降低了2年内严重MACE(2.8% vs 4.7%,aHR 0.49)、目标血管心肌梗死(1.9% vs 4.0%,aHR 0.36)及支架血栓形成(0.2% vs 1.5%,aHR 0.11)。术中,OCT指导组采用更长的支架、更高的扩张压力和更多的先进预处理手段,最终获得更大的MSA和更佳的支架扩张度,且术后夹层、支架错位及残余参考段病变较少。
总之,ILUMIEN IV研究表明,针对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OCT指导的PCI明显优于传统血管造影指导,体现为更优的支架植入质量及显著改善的长期临床结局。该研究支持在钙化冠脉病变中采用OCT引导以优化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减轻高风险患者的预后负担。随着介入技术和成像手段的进步,OCT有望成为钙化冠脉病变PCI的标准指导工具,助力临床医生实现更安全、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
原始出处
Ali ZA, Shin D, Vijayvergiya R, et 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vs angiography-guided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calcified lesions: the ILUMIEN IV trial. Eur Heart J. 2025;46(32):3201-3210. doi:10.1093/eurheartj/ehaf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