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显神通
时间:2025-08-31 12:14: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越来越多,人们对术后舒适度的要求越来高。手术医师要求患者能尽快下床,患者要求就是术后不疼,能有安全舒适的就医体验。麻醉医师要求减少术后镇痛副作用。所以多模式镇痛是现在我们麻醉医师最常用的策略。
病例展示
李某某,女,86岁,因股骨头坏死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50分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给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静脉镇痛泵(阿片类药物),术后第12个小时,患者可坐起,第20个小时可下床,进行小幅度康复活动。出院后,采取口服布洛芬止疼。随访反馈:这次大手术以为会很疼,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很满意。
神经阻滞--最主要的镇痛方式
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可精准定位,避免损伤神经,可以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局麻药用量,加快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我们一般在术前或者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髂筋膜或者股神经阻滞。术前进行神经阻滞操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时摆体位,术中也可以减少椎管内麻醉用药量,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明显,不是一般止痛药能比拟的。术后数十小时或者数天,手术区域能够良好镇痛,一般术后第二天就要求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患者可以尝试坐起下床,相对舒适,不用硬撑着,忍着疼痛康复。同时,神经阻滞副作用相对较少,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不良反应。

(麻醉医师正在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静脉镇痛泵--止疼也很棒
如果有神经阻滞禁忌症,选择静脉镇痛泵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止疼方式。静脉全身给药,起效快,患者可以自控,根据疼痛程度,自己掌控按压频率和进药速度。但是,阿片类药物作用于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多,比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严重会出现呼吸抑制等。一般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这些副作用都是可控的。
口服药物--协同联合
非甾体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联合用药,能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非甾体抗炎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常是多模式镇痛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减轻疼痛,从而减少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及其相关副作用。它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良好的镇痛效果,控制术后可能出现的发热,不会出现呼吸抑制,也无成瘾性。我们主要用的药物有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要注意胃肠道损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应用和重复用药,宜戒烟忌酒,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
多模式镇痛--精准安全有效
我们麻醉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镇痛方案,告别过去的术后哪有不疼的老观念,不必再强忍巨痛,避免转成慢性疼痛。全髋关节置换也可以享受舒服的无痛治疗。多模式镇痛是现在术后疼痛管理的金标准,不仅提供更优的镇痛效果,还让患者能够更舒适更安全更快速地度过术后恢复期,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