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ediatr:地塞米松在双胞胎妊娠晚期早产中的应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时间:2025-09-27 12:14: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晚期早产,即妊娠34周0天至36周6天之间分娩,是围产期医学中的重要临床问题。尽管该阶段出生的新生儿不属于极早产范畴,但仍面临较高的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目前,针对单胎妊娠,临床指南已明确推荐在存在晚期早产风险时使用产前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成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然而,双胞胎妊娠由于胎盘功能、宫内环境及早产风险的特殊性,其对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反应尚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导致临床实践中对此类干预的使用存在广泛争议。鉴于双胎妊娠晚期早产发生率较高,亟需开展针对性研究以明确其疗效与安全性。

本研究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2018年5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韩国8家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双胞胎孕妇。研究对象为妊娠34周0天至36周5天、存在晚期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两剂地塞米松或等量安慰剂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发生死亡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定义为需要机械通气或持续正压气道支持等呼吸支持)。次要终点包括轻度呼吸系统疾病、其他新生儿并发症以及母体感染等不良事件。研究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ITT),通过相对风险(RR)及其95%置信区间(CI)评估干预效果。

共812例孕妇被纳入研究,其中地塞米松组410例(中位年龄35岁,IQR 33–37岁),安慰剂组402例(中位年龄35岁,IQR 32–38岁),对应新生儿分别为818例和802例。研究期间未发生新生儿死亡。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新生儿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7.5%(RR = 0.64,95% CI:0.42–0.98)。此外,地塞米松组在持续正压通气使用时间≥2小时(RR = 0.58,95% CI:0.35–0.95)和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TTN)发生率(RR = 0.47,95% CI:0.25–0.89)方面亦显著降低。亚组分析表明,该保护效应主要见于首次注射地塞米松后12小时至7天内分娩的新生儿。

尽管治疗带来显著临床获益,但安全性分析显示,地塞米松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15.6% vs 11.7%,RR = 1.33,95% CI:1.01–1.75)。然而,两组在新生儿败血症及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该干预未增加感染风险。

本研究首次通过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在存在晚期早产风险的双胞胎妊娠中,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新生儿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为这一长期存在争议的临床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依据,有望推动相关产科和新生儿科指南的更新。尽管治疗伴随新生儿低血糖风险的轻微升高,但总体安全性良好,支持其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部分孕妇在首次用药前即分娩,可能影响疗效评估;新生儿低血糖的长期神经发育影响尚需进一步随访。此外,双胞胎妊娠的复杂性提示未来研究应结合更精准的胎儿发育评估指标,优化用药时机与剂量。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孕周分层的疗效差异、长期神经发育结局以及联合干预策略,以不断完善双胎妊娠晚期早产的风险管理路径。

原始出处

Lee SMPark HSChoi SR, et al. 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in Twin-Pregnant Women at Risk of Late Preterm Deliver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2, 2025.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5.3284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 中药超分子大突破!Chin Med:黄芩...

下一篇: Nutrition:月经期饮食变化背后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