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内初始评估(25年ACC指南)

时间:2025-09-28 12:12: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急诊科,胸痛是仅次于发热的第二大常见主诉,而ACS虽然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但一旦漏诊后果严重。每当接诊胸痛患者时,我们都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因为早期的准确识别和及时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上期我们介绍了院前的评估,今天我们根据ACC指南,看看院内的初始评估流程。(文末附高清流程表)

图片

核心评估三要素

1.1 十分钟完成ECG

对于疑似ACS患者,ECG必须在10分钟内获取并由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解读I类推荐,LOE B-NR)。这个时间要求绝对不能妥协,因为快速识别STEMI是启动再灌注治疗的关键。

在NSTE-ACS患者中,ECG可能表现为正常、一过性ST段抬高(高危表现)、ST段压低、T波倒置或非特异性改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前间壁导联(V1-V3)的ST段压低可能提示后壁STEMI的存在,这时应当高度怀疑并考虑行后壁导联ECG检查。

💡 笔者提示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抵达急诊科后因为各种原因延误ECG检查,比如正在处理其他紧急情况或者设备故障。建议建立标准化流程,让护士接诊时就开始准备ECG,而不是等医生问诊完毕。另外,对于胸痛患者,即使症状已经缓解,也要坚持完成ECG检查。

1.2 连续ECG监测的必要性

初始ECG无诊断价值并不能排除ACSI类推荐,LOE B-NR)。心电图异常可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进行连续12导联ECG检查来发现潜在的缺血性改变,特别是当ACS临床怀疑度高、症状持续存在或临床状况恶化时。

著名的NCDR ACTION研究显示,11%最终诊断为STEMI的患者初始ECG并无诊断价值,而其中72.4%的患者在初始ECG后90分钟内的随访ECG显示了STEMI的诊断性改变。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单次ECG的阴性结果不能让我们放松警惕。

对于下壁STEMI的怀疑患者,应获取右胸导联以评估右心室受累情况。重复ECG的时机应根据患者症状指导,特别是反复出现的胸痛和临床状况的任何变化。

1.3 心肌肌钙蛋白:精准诊断的基石

疑似ACS患者应尽快测量肌钙蛋白,优选高敏肌钙蛋白检测I类推荐,LOE B-NR)。肌钙蛋白是评估可能心肌损伤患者的首选生物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对于初始hs-cTn或cTn无诊断意义的患者,推荐的重复测量时间间隔为:hs-cTn在初始采样后1-2小时,常规cTn在3-6小时I类推荐,LOE B-NR)。

图片

💡 笔者提示

很多医生对于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理解不够深入。急性心梗的特征是肌钙蛋白值呈上升和/或下降模式,且至少有一个值超过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使用高敏检测时,即使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低于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的hs-cTn浓度变化也可能提示心肌缺血,需要进一步评估。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已经普及高敏肌钙蛋白检测,这确实提高了诊断效率。

临床决策路径的应用

2.1 循证临床决策路径的价值

指南强调了循证临床决策路径(CDP)的重要作用。这些路径已被证明能够改善临床结局并指导资源的合理使用。CDP能够在保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高阴性预测值的同时,减少21%-43%患者的不必要检查。

结合hs-cTn检测的CDP,通过在急诊科到达时(0小时)和1-2小时后的连续检测,计算hs-cTn的变化值或"增量",能够基于检测特异性诊断阈值识别极低风险患者(阴性预测值>99.5%)。

著名的RAPID-TnT研究验证了1小时肌钙蛋白T方案在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为快速排除或确诊心梗提供了重要依据。

2.2 不同风险患者的分层管理

根据CDP评估结果,患者可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层次:

低危患者:可考虑早期出院,但需要适当的随访安排中危患者: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检查高危患者:符合NSTEMI标准或具有高危特征,需要积极的侵入性治疗策略

图片

特殊情况的处理

3.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对于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疑似机械性并发症的患者,应立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这可能包括由受训临床医生进行的初始床旁超声检查。

早期识别与ACS相关的心源性休克是初始分诊和风险分层的关键。与急性心梗相关的心源性休克见于7%-10%的ACS患者,死亡率较高。早期快速血运重建与心源性休克患者生存率提高相关。

3.2 STEMI患者的紧急处理

对于疑似STEMI患者,快速再灌注在诊断后至关重要,除非能立即改变患者管理策略,否则进一步的诊断检查不应延误心导管检查或纤溶治疗

对于有STEMI心电图证据的患者,不应等待生物标志物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这体现了"时间就是心肌"的治疗理念。

💡 笔者提示

在处理STEMI患者时,我们经常会纠结于是否需要完善所有检查再进导管室。其实指南的意思很明确:只要心电图明确诊断STEMI,就应该立即启动再灌注程序,不要被其他检查所延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重要信息,而是要在保证再灌注时效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检查顺序。

生物标志物的深度解析

4.1 肌钙蛋白检测的技术要点

肌钙蛋白浓度>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每种检测方法特有的数值)是心肌损伤的指标。高敏肌钙蛋白检测优于常规肌钙蛋白检测,因为hs-cTn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此外,从胸痛发作到检出hs-cTn的时间间隔比常规cTn检测更短,能够更快速地"确诊"或"排除"缺血。

男性和女性在hs-cTn检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切割值,这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

4.2 检测时机的优化

当使用包含单一hs-cTn值的CDP时,应在症状发作后至少3小时获取肌钙蛋白。这是因为cTn在症状发作早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当未使用高敏感性检测时。

临床医生应熟悉循证CDP和其临床实践中使用的cTn检测的分析特征(即定量限、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和显著变化标准)。

总结

2025年ACC指南在ACS患者院内初始评估方面强调了三个核心要素:10分钟内完成ECG获取和解读、及时进行连续ECG监测、优选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并合理安排重复检测时机。这些推荐都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旨在提高ACS的早期识别率和诊断准确性。

图片

我们需要记住,ACS患者在急性期具有最高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标准化的院内初始评估流程是保证患者获得及时、准确诊疗的基础。只有将指南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临床细节中,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预后。

上一篇: 无症状也危险!日本研究发现:中年工作人群...

下一篇: 心脏移植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围术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