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也危险!日本研究发现:中年工作人群房颤,脑卒中风险翻5倍

时间:2025-09-28 12:12: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已被广泛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房颤常呈无症状或症状隐匿,早期识别对于预防致残性或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研究聚焦于高危人群的房颤发生情况,但在一般中年工作人群中,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长期预后仍不明确。日本实施的全民健康体检制度,特别是对工作人群强制开展的年度心电图检查,为系统性筛查和研究房颤提供了独特的数据基础和天然的研究平台,有助于填补该领域的证据空白。

本研究利用日本健康保险协会数据库,纳入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接受年度健康体检的35至59岁工作人群,开展一项大规模回顾性队列分析。该数据库覆盖了约四分之一的日本工作年龄人口,总样本量达950万人。研究排除了既往确诊心血管疾病的个体,重点识别在首次筛查心电图中被新发现的房颤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通过构建亚分布风险模型,并对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系统评估筛查发现的房颤患者相较于无房颤对照组在各项终点事件上的风险差异。

图:患者筛选

结果显示,在平均随访3年期间,共新检出房颤患者11,790例,年发生率为42.4例/10万人·年(95% CI:41.6–43.1)。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9岁,显著高于非房颤人群的46.3岁,且男性占绝大多数(91.6% vs 63.6%),提示中年男性为房颤筛查的重点人群。在临床预后方面,房颤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83%(95% CI:1.57–2.09%),全因死亡率为0.78%(95% CI:0.61–0.95%),而心力衰竭住院率高达3.87%(95% CI:3.50–4.24%)。与匹配的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5.38倍(95% CI:4.51–6.42),全因死亡风险升高至1.98倍(95% CI:1.66–2.36),心力衰竭风险更是激增至18.35倍(95% CI:15.10–22.31),凸显房颤作为多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强有力预测标志的临床价值。

图: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房颤检出率

本研究首次基于大规模、强制性健康筛查数据,系统揭示了中年工作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的心血管后果。研究发现,即使在相对年轻且无已知心血管病史的个体中,筛查发现的房颤仍与极高的脑卒中和心力衰竭风险密切相关。这一结果强调了在常规健康体检中纳入心电图筛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无症状的中年群体中,有助于实现房颤的早期发现。通过早期识别,可及时启动个体化的抗凝治疗和综合心血管风险管理,有望显著降低后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此外,研究提示房颤不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更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预警信号,提示临床应加强对房颤患者的心功能监测与整体管理。

尽管本研究样本量庞大、代表性强,但仍存在若干局限。首先,作为回顾性数据库研究,部分关键临床信息(如房颤类型、症状状态、CHA₂DS₂-VASc评分细节)可能缺失。其次,不同地区筛查频率及心电图判读标准的差异可能影响房颤的检出一致性。此外,研究未能深入评估抗凝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对预后的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早期筛查后干预策略的有效性与成本效益,优化中年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路径,推动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原始出处

Mori Y, Sawano M, Kohsaka S, Tsugawa Y, Yanagita M, Fukuma S. Screening-Detected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Working-Age Adults.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5,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5.074433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 肠 - 肝轴视角下的免疫介导性小肠疾病,...

下一篇: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内初始评估(25年AC...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