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自适应深脑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病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探索

时间:2025-09-29 12:10: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和姿势不稳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传统的药物治疗常常伴随疗效减弱和副作用增加。深脑刺激(DBS)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调控疗法,已成为中晚期PD治疗的重要选择。传统的连续深脑刺激(cDBS)模式固定刺激参数,无法根据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限制了疗效的最大化和副作用的最小化。近年来,自适应深脑刺激(aDBS)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实时监测脑内神经活动变化,自动调节刺激强度,为PD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本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前瞻性关键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长期居家使用aDBS在先前已经稳定接受cDBS治疗的PD患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研究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多地招募患者,最终纳入68名年龄平均62.2岁的参与者,其中70.6%为男性。所有受试者在稳定的cDBS治疗基础上接受评估,随后筛选出能够耐受两种aDBS模式的患者进行了30天的单盲交叉试验。 aDBS系统包含两种模式:单阈值(ST-aDBS)和双阈值(DT-aDBS),均基于嵌入式闭环刺激系统。研究重点观察在aDBS模式下,患者“良好控制症状的时间”(on-time)是否增加,以及与cDBS相比,刺激电能消耗(TEED)的变化。安全性方面,监测与刺激相关的不良事件(AE)、严重不良事件及设备缺陷。

结果显示,在DT-aDBS组中,91%的患者达到主要疗效指标,即较cDBS模式下“良好控制症状的时间”增加且无显著运动性障碍副作用(如烦扰性异动症),ST-aDBS组中该比例为79%,两组间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51)。ST-aDBS相较于cDBS模式显著降低了电能总消耗,平均减少15%,提示aDBS技术在节能方面具有潜在优势。DT-aDBS组的电能消耗变化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

图:运动功能记录的变化

在安全性方面,仅有1例刺激相关不良事件未在调整期解决,且无严重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表明长期居家使用aDBS的安全性良好。探索性分析显示,DT-aDBS模式可能进一步提升患者“on-time”时间,减少运动障碍副作用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表:aDBS与cDBS主要和次要终点

综上,aDBS作为一种智能化、个性化的神经调控技术,能够动态适应患者的神经活动变化,实现刺激参数的优化调整,不仅提高了疗效,同时降低了电能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长期居家使用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患者耐受性,为aDBS走向临床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层面,aDBS系统的闭环设计是其核心优势,实时反馈机制允许刺激强度随脑电活动自动智能调整,避免了传统cDBS因参数固定而导致的副作用和疗效波动。 临床应用,通过随机单盲交叉设计,研究客观评估了不同aDBS模式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依据,同时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未来挑战,虽然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aDBS技术的推广仍面临高成本、设备复杂性和患者依从性等问题。如何进一步简化设备操作、提升系统稳定性、降低医疗费用,仍是未来研究重点。

原始出处

Bronte-Stewart HM, Beudel M, Ostrem JL, et al. Long-Term Personalized Adaptiv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Parkinson Disease: A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2, 2025. doi:10.1001/jamaneurol.2025.2781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 Neurology:长期摄入低热量甜味剂...

下一篇: 尿液泡沫多=肾不好?一招判断是否真的出问...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