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肝癌三部曲”,抗癌专家送你三级预防

时间:2025-09-25 15:39: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及主要肿瘤致死病因之一。目前,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11.7%~14.1%,降低肝癌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率、提高复发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肝癌的预防至关重要,具体分为三级预防。

本期《东肝地带》,肝癌在线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何为肝癌三级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

一级预防

原发性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HCC病因或危险因素暴露→慢性肝病(多进展至肝硬化)→HCC。HCC的一级预防是根据HCC已知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对普通人群采取有效和适宜的干预措施来阻断或降低HCC的发生。

那么,如何进行HCC一级预防呢?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避免HBV感染。

2、从乙肝或丙肝传播途径阻断,如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接触HBV或HCV感染者血液或体液时注意防护、不共用洗漱用品等。

3、防止致癌因素暴露,如避免进食或饮用含黄曲霉素的食物或水。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酗酒者戒酒(或酒精量应<12克/天)、戒烟或避免被动吸烟、减肥、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和营养均衡等。

二级预防

HCC的二级预防,是针对慢性肝病人群(包括肝硬化、慢性HBV或HCV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等),采取措施控制相关病因和危险因素,阻断、减少或延缓HCC的发生,并根据危险分层规律筛查及监测,及时、及早发现和诊断HCC。简单点说,就是防止患者从慢性肝病进展到HCC。

那么,如何进行HCC二级预防呢?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病因治疗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乙肝或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戒酒、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减少黄曲霉素摄入或暴露等。

2、抗炎、抗纤维化治疗。有一些药物通过抗炎、抗纤维化可能有助于二级预防。

3、根据危险分层规律筛查及监测。筛查及监测内容包括:肝癌血清标记物,如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等;影像学检查,如腹部彩超、超声造影、腹部增强CT或核磁等。对已出现占位或结节者尤其要注意加强监测,必要时肝穿病理确定。具体情况还是要咨询相关专业医生。

三级预防

HCC的三级预防,是对已经发生HCC的患者行根治性治疗后,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HCC复发,提高复发性HCC的早期诊断率,改善长期预后或提高总体生存率。可见,对于不能根治性治疗的肝癌患者,已谈不上第三级预防。

对于HCC行根治性治疗后的三级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HCC根治性治疗是否彻底?根治性治疗手段包括:肝切除、局部消融和肝移植,部分肝癌还可考虑单纯放疗或联合放疗。

2、术后辅助治疗防止复发,主要针对根治治疗后有高危复发风险的HCC。复发可分为早期复发(2年内)和晚期复发(2年以上)。

HCC根治治疗后早期复发的高危风险因素包括:微血管侵犯(MVI)、非解剖性肝切除、肿瘤较大(直径>5cm)、微卫星病灶以及血清AFP水平高等,尤其是术前已有门静脉癌栓或引流区域淋巴结转移。

晚期复发的高危风险因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肝硬化进展以及多中心发生等。术后辅助治疗包括:肝动脉介入治疗(TACE等)、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保肝抗纤维化、中药等。

3、按照复发风险分层规律监测复查,有助于及时、及早诊断HCC复发。复查内容包括:肝癌血清标记物,如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等;影像学检查,如腹部彩超、腹部增强CT或核磁等,适时胸部平扫CT,必要时骨扫描、头颅核磁或PET-CT检查等。

4、HCC复发后治疗,根据具体复发情况采取个体化合理治疗,包括:肝切除、局部消融、肝移植、肝动脉介入治疗(TACE等)、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

上一篇: 脂肪肝如何科学治疗?生活方式与药物干预的...

下一篇: 酒精性肝病:一场从细胞损伤到临床干预的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