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肝移植预后关键!World J Pediatr: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风险有了预判策略,术前肠道定植等三因素成核心指标

时间:2025-09-25 15:44: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和某些先天性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儿科领域,肝移植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免疫抑制和手术复杂性使得术后感染成为影响预后的一大难题。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尤为棘手。这类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手段有限,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如何早期识别高危患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文献多聚焦成人移植患者,对儿童群体的具体风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较少,因此本项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纳入2017年至2023年期间接受肝移植的儿童患者,收集全面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肠道CRE定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病毒感染状态。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训练队列数据,构建两套预测模型,并分别在内部及外部验证队列中评估其预测性能,主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指标衡量。

结果显示,以下三个因素为儿童肝移植后发生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肠道CRE定植、胆道或肠道漏、呼吸道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包含上述三因素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中的AUC分别为0.724和0.738,表现良好。

图:CRE感染预测模型1(a)和模型2(b)的患者特征曲线

另一模型仅涵盖术前肠道定植及胆道或肠漏两因素,在内部及外部验证队列中AUC分别达到0.738和0.828,显示出更优的泛化能力。基于这两套模型,研究团队构建了便于临床操作的两份列线图(nomograms),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风险评估工具。

表:训练队列中CRE感染与非CRE感染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结局

综上,这两款列线图能够帮助医生在儿童肝移植前及术后早期精准识别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强化监测、调整抗感染策略及优化术后管理,降低CRE感染发生率。尤其是在病毒感染高发季节,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 此外,术前肠道CRE定植的检测及管理应被重视,如采用筛查与适当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有助于减少术后CRE感染的发生。对胆道或肠道漏的早期诊断和处理,也同样关键,以防止细菌入侵及进一步感染。

原始出处

Wang, YY., Wang, WL., Sun, Y. et al. Predicting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orld J Pediatr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2519-025-00973-9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 19岁女生输注头孢后去世,卫健委已介入!...

下一篇: 娃的认知、语言能力竟与孕期妈妈心血管有关...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