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咳嗽,却查不出病原?这个病毒需警惕,5岁以下属高危人群

时间:2025-09-25 15:44: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入秋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显著增加,流感和支原体感染依然是主要关注对象。然而,近年来一种名为人偏肺病毒(HMPV)的呼吸道病毒也悄然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新的呼吸道传染病威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人偏肺病毒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

那么,人偏肺病毒是什么?是新病毒吗?传染性强吗?患病后症状严重吗?一文带你详细了解!

什么是人偏肺病毒?一种相对“年轻”的呼吸道病毒

人偏肺病毒首次被发现是在2001年,由荷兰学者从感染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然而,血清学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在人类中已存在超过60年,全球广泛分布。它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形态上通过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独特的病毒颗粒结构。

与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相比,人偏肺病毒虽然发现时间较晚,但对人群的感染率不容小觑。它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尤其在儿童、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中感染率及病情严重度较高。

图片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感染症状及临床表现:与流感相似却有不同

人偏肺病毒感染的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可以从轻微的感冒症状到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不等。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呼吸急促等,与流感相似。但不同于流感病毒感染常见的高热和全身乏力,人偏肺病毒感染多表现为中低热及上呼吸道症状。

图片

图:单一人偏肺病毒阳性病例中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感染者病程自限,症状持续约一周至十天;但在以下高危人群中,病毒可能导致严重疾病:

5岁以下儿童:容易进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严重肺炎。

老年人:潜在诱发肺部感染加重慢性呼吸疾病,如哮喘。

免疫抑制者: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后,肺部炎症可能严重,治疗难度大。

因此,儿童和老人应特别警惕HMPV感染,及时识别病情变化,防止发展为重症。

人偏肺病毒的传播方式及易感人群

人偏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途径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病毒飞沫可传播给近距离的人群。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眼、鼻、口亦可导致病毒进入体内。 该病毒的免疫保护时间短暂,感染后可能重复感染,尤其在儿童中表现显著。由于广泛的易感性,人偏肺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表:人偏肺病毒阳性肺炎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例(%)]

图片

人偏肺病毒诊断与治疗现状

目前,人偏肺病毒诊断主要依赖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核酸。由于临床症状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似,实验室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常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多见白细胞不升高或减少,重症病例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如AST、ALT、LDH、肌酐)可升高。动脉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提示病情严重。

病原学检测

核酸检测(荧光定量PCR)是诊断人偏肺病毒感染的金标准,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病毒抗原检测(酶免疫、胶体金、免疫荧光)虽方便,但阴性不能排除感染。病毒培养虽有诊断价值,但因周期长临床应用受限。血清学IgM检测敏感性低,诊断辅助意义有限。

影像学表现

人偏肺病毒感染无特异性影像表现,常见肺部斑片状阴影、磨玻璃影、肺过度充气或肺不张,重症时偶见肺实变,需结合临床作综合判读。

遗憾的是,目前尚无针对人偏肺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等。对于重症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需密切监测并可能需辅助呼吸支持。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1.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经过医生评估需要住院治疗者。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COPD、支气管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型或危重型诊断标准。

对于住院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咳嗽咳痰明显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鉴于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有对人偏肺病毒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此外,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重型、危重型的治疗以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为主。对低氧血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等。有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同时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保证必要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

预防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

面对缺乏特效药和疫苗的人偏肺病毒,预防尤为重要。以下措施被广泛推荐并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 保持良好通风:每天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 避免人群聚集:尽量减少去密闭空间和人群密集场所。

3.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部。

4. 佩戴口罩:尤其在公共场所和流行季节。

5.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息。

此外,家长和看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儿童和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等症状,及时就医诊治。

总结

人偏肺病毒作为秋冬呼吸道疾病的新兴重要病原,正逐渐受到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视。面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多样化挑战,除了传统流感,我们不能忽视人偏肺病毒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在儿童和老人群体。

上一篇: Nutrition:养老不只是营养不足!...

下一篇: World J Pediatr:儿童不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