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Urol:MRI引导前列腺癌筛查活检策略系统综述

时间:2025-09-25 15:46: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列腺癌(PC)是男性中发病率较高且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传统的筛查方法依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系统性活检,虽能降低晚期病例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但存在过诊断和过度活检问题,导致不必要的治疗和患者负担。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MRI结合靶向活检被认为有望提升筛查的选择性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和过度诊断。

本系统综述全面分析了MRI引导活检在PC筛查中的策略,涵盖首轮MRI与二阶段MRI(PSA>3 ng/ml后)应用,评估其对癌症检测率、活检避免率及过诊断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二阶段MRI筛查结合靶向活检在优化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和降低活检负担方面表现优异。

研究人员依据PRISMA指导原则,注册于PROSPERO(CRD420251006926),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数据库,筛选出五个首轮MRI筛查和四个二阶段MRI筛查研究。纳入对象为接受首轮MRI或二阶段MRI(PSA>3 ng/ml后)筛查的男性,评价指标包括MRI策略、活检避免率、活检方法(靶向/系统)及组织学检测结果(分级组GG≥2和GG1癌症检测及良性活检)。通过计算获益-损害比(BHR),值大于1代表净益。

主要结果

1.首轮MRI筛查检测到的GG≥2癌症人数约为二阶段MRI筛查的两倍,但首轮筛查中MRI阴性比例较高(约66%-89%),二阶段筛查MRI阴性率约56%-61%。

2. 二阶段MRI筛查显著降低了活检率(较系统性活检减少42%-79%),尤其是在PSA阳性男性中。

3. MRI阳性男性中,采用靶向加系统活检的GG≥2/ GG1检测比例为1.9-6.2,靶向活检单独为1.8-7.0,均明显优于纯系统活检(0.8-1.4),提示MRI靶向活检更具选择性。

4. 首轮及二阶段MRI筛查分别可避免3-55和2-15例良性活检,均显示净获益(BHR>1)。

5. 筛查人群年龄通常在45至75岁之间,部分研究纳入特定高风险群体(如非洲裔及有家族史者),但数据不足。

图:PC二期 MRI 筛查

6. PSA阈值的选择对MRI使用及癌症检出率影响显著,部分研究提出年龄特异性PSA阈值以优化筛查效益。

7. 活检策略存在差异,包括穿刺路径(经直肠或经会阴)、活检方法(融合影像或认知引导)、活检核心数量等,系统活检是否应附加于靶向活检仍有争议。

8. 研究间存在方案和解读标准差异,限制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9. MRI在筛查中表现出的诊断灵敏度虽高,但其阴性预测值非100%,仍需注意漏诊风险。

10. 长期肿瘤学结局及小体积GG2癌症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MRI结合靶向活检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二阶段筛查(PSA阳性后)中,能有效提升临床显著性癌症的检测率,降低活检负担及不必要活检率。首轮MRI筛查仍处于试验阶段,需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和经济性。筛查质量控制应包括MRI影像标准化解读及活检操作规范化,建议在多学科团队支持的专科中心开展,以最大化获益并减少潜在损害,推动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应用和接受度。

本综述纳入研究数量有限,多数为西欧人群,限制了其对其他种族和地区的推广。研究设计和活检方案的异质性较大,不同研究对MRI阳性和阴性者的活检策略不一,且多未采用系统活检作为阴性对照,影响了诊断性能的全面评估。此外,未覆盖高危基因型群体,且未探讨个性化多步骤风险评估的筛查策略。MRI图像质量、读片员经验及PI-RADS评分在筛查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标准化和优化。长远的肿瘤学安全性和筛查间隔调整亦需长期随访数据支持。

原始出处

Schoots IG, Ahmed HU, Albers P,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ased Biopsy Strategies in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Eur Urol. 2025;88(3):247-260. doi:10.1016/j.eururo.2025.05.038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 Eur Urol:肾下极结石治疗选择,F...

下一篇: Eur Urol:45-50岁年轻男性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