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血压稍高不用管?小心二次卒中找上门
时间:2025-09-28 12:13: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威胁。许多患者在经历卒中后,虽然逃过一劫,但在出院后却忽视了医生的嘱托,尤其是对血压的管理,他们认为只要症状缓解,血压稍高一点无伤大雅,殊不知,这为二次卒中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卒中后,血管处于一种极为脆弱的状态,血压的微小波动都可能成为再次发病的导火索。因此,哪怕血压只是稍高,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重视其长期管理,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有效降低再次卒中的风险,守护来之不易的健康成果。
为什么卒中后血压稍高也需重视?
1. 脆弱的血管不堪重负
卒中后,患者的脑血管如同经历了一场“浩劫”,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了严重损害,变得异常脆弱。此时,血压稍高会加重血管的负担,使血管壁受到持续的高压冲击。这种冲击会导致血管壁进一步损伤,加速血管的硬化和狭窄进程,就像原本就受损的水管,再承受过高的水压,很容易出现裂缝甚至破裂。一旦血管破裂,就会引发脑出血;而血管狭窄则可能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
2. 血压波动的二次损伤
血压的波动在卒中后尤为危险。正常情况下,血压会随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情绪变化等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卒中后的患者,其脑组织对血压的变化更为敏感。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液对脑血管的压力骤增,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而当血压突然下降时,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又会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这种反复的血压波动会对脑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加重神经功能的损害,使患者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认知障碍等症状的反复或加重。
3. 增加再次卒中的风险
长期稍高的血压会像一个定时炸弹,不断累积对血管和脑组织的损害,从而显著增加再次卒中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即使血压只是轻度升高,如果不加以控制,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积累,也会使血管病变加重,最终导致再次卒中的发生。
卒中后血压稍高不管理有哪些危害?
1. 加速血管硬化,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持续的血压稍高会加速血管硬化的过程。血管硬化会使血管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导致血管腔狭窄。这样一来,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就会受到阻碍,脑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脑组织对血液供应的依赖性极高,一旦血液循环不畅,脑组织就会缺血缺氧,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2. 提高再次卒中的发生概率
如前文所述,血压稍高会加重血管的负担,导致血管病变加重,进而增加再次卒中的发生概率。此外,血压波动还会对脑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血管的完整性,为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一旦血栓形成并阻塞血管,就会引发缺血性卒中。
3. 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稳定的血压环境。如果血压稍高且不加以管理,会导致脑组织反复缺血缺氧,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恢复。这会使患者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认知障碍等症状恢复缓慢,甚至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卒中后如何科学管理血压?
1. 定期监测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
定期监测血压是卒中后血压管理的基础。患者应在家中备有电子血压计,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测量血压,如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当天的血压记录。通过长期的血压监测,可以掌握自己血压的变化规律,了解血压在一天中的波动情况以及受情绪、饮食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这有助于医生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也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血压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遵循医生建议,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对于卒中后血压稍高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压水平、身体状况、并发症等,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治疗方案。在众多的降压药物中,具有较长半衰期的长效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血压控制,它能够有效维持血压的平稳,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此外,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在卒中后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脂,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调整生活方式,为血压稳定保驾护航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卒中后血压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首先,饮食方面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其次,适量的运动对于血压的控制也有积极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此外,规律的作息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情绪激动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增加再次卒中的风险。
总结:重视血压管理,远离二次卒中
卒中后血压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哪怕血压只是稍高,也绝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危害。血管的脆弱性、血压波动的危险性以及再次卒中的高风险,都要求患者必须重视血压的长期管理。通过定期监测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遵循医生建议,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降低二次卒中的风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位卒中后的患者都能认识到血压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守护自己的健康,远离二次卒中的威胁。
参考文献
[1]齐洪武, 郭洪均, 高博健, 任胤朋.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 20(7): 525-528.
[2]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中国卒中学会高血压预防与管理分会.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6): 672-694.
[3]金姬婷.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医学论坛, 2023, 5(12): 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