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周期数的研究

时间:2025-09-25 15:40: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导读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应用已跨越20余年,为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多种癌症患者重塑了治疗格局。然而,“ICIs最佳治疗周期”这一核心问题始终缺乏明确答案——临床中常见的数月至数年长期治疗,不仅会使患者暴露于更高的毒性反应风险(如免疫相关器官损伤),还会加重个人与医疗系统的经济负担(高收入国家已凸显此问题),更导致全球多数地区患者因资源限制无法获得该疗法。在此背景下,“缩短ICIs治疗周期是否能兼顾疗效”,成为亟待临床数据验证的关键命题,而本文正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深度论证。

本文以临床研究数据为核心支撑,尤其聚焦NSCLC这一高发癌种,逐步揭开ICIs周期优化的临床证据链。在NSCLC领域多项关键试验结果极具说服力。CheckMate 153试验针对接受1年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对比“继续治疗”与“停药”效果,发现从治疗启动时间计算,超过1年的治疗并未带来显著总生存(OS)获益,仅选择1年时仍存活的IV期患者(预后更优群体)分析才显示微弱优势,凸显长期治疗的非必要性;另一项纳入1091例晚期NSCLC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同样证实,2年ICIs治疗后仍无进展的患者,继续无限期治疗也未提升OS。

更具突破性的是CheckMate 77T与CheckMate 816的头对头数据对比。前者探索“围手术期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后者聚焦“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化疗”,两项试验中,ICIs联合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达25.3%与24.0%,远超单纯化疗组的4.7%与2.2%;事件无生存(EFS)风险比(HR)分别为0.58与0.63,24个月EFS率接近(64.8%与63.8%),且中位EFS在单纯化疗组仅为18.4-20.8个月。这组数据直接证明:术后额外叠加辅助ICIs并无疗效增益,“更多治疗≠更好结局”。

 “周期数减少是否影响疗效”的疑问也被数据解答。CheckMate 816中3周期新辅助ICIs+化疗的pCR率达24.0%-40.7%,反而高于CheckMate 77T中4周期方案的17.2%-25.3%;一项纳入8项试验、3387例患者的Meta分析更进一步证实,新辅助ICIs+化疗对比单纯化疗,2年EFS HR低至0.57,pCR率风险比(RR)高达5.58,充分说明短周期方案在疗效上的优势。此外,文中还补充了临床实践中的关键细节数据:新辅助治疗后手术dropout率为15.6%-20.1%(其中疾病进展仅占约5%),而3周期方案或可降低这一比例;且现有数据显示,手术时机突破“4-6周共识”、延迟6周以上,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仍无显著差异,为治疗流程优化提供了灵活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也为周期优化提供了旁证:纳入国际新辅助黑色素瘤联盟(INMC)数据的分析显示,新辅助ICIs后,无论病理缓解程度如何,患者均能获得优异OS,且复发率极低,无需后续额外治疗,这与NSCLC中“pCR/MPR患者可省略辅助治疗”的结论形成呼应。

本文不仅通过多维度临床数据论证了“缩短ICIs周期”的可行性,更明确呼吁监管机构、医保机构、药企及非营利网络共同行动——2024年美国FDA已针对阿斯利康围手术期度伐利尤单抗研究,要求明确肺癌中ICIs最佳周期,这一先例为其他癌种提供了方向。对于临床医师而言,文中数据可直接指导NSCLC等癌种的治疗方案制定;对于政策制定者与药企,其则为推动“周期优化试验”、降低治疗成本、扩大ICIs全球可及性提供了关键依据。无论是关注临床疗效提升,还是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本文呈现的临床数据与观点,都将为读者带来极具价值的思考与参考(Lancet Oncol. 2025 Jan;26(1):9-11. doi: 10.1016/S1470-2045(24)00594-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一篇: 首次报道:肺肉瘤样癌中癌/肉瘤成分Tro...

下一篇: 打破瓶颈!石琴教授谈小细胞肺癌治疗如何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