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早产儿成年心理健康风险高?研究揭示:童年欺凌成情绪障碍关键推手
时间:2025-09-25 15:43: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极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然而,这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长期健康挑战,尤其是成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早产不仅与生理发育迟缓相关,还可能增加焦虑、抑郁等内化心理症状的风险。其中,童年期的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欺凌经历,在塑造心理健康轨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为深入探究这一复杂关系,一项基于德国长期随访队列的研究聚焦于极早产(孕周不足32周)和极低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成年人群。研究纳入了260名极早产/极低体重(VP/VLBW)成人及229名足月出生的对照组,旨在评估他们26岁时的内化症状和情绪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童年期欺凌经历在早产与成年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与介导作用。
研究采用多源数据收集方式:参与者的父母在孩子8岁和13岁时报告其是否遭受欺凌;而在参与者26岁时,通过自我报告问卷和父母评价共同评估内化症状水平,并结合结构化临床访谈获取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的诊断信息。统计分析使用调整后的负二项回归和稳健Poisson回归模型,以精确估计各变量间的关联强度。
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早产,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经历过多次欺凌的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更严重的内化症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遭受两次及以上欺凌者,其成年期情绪障碍的风险几乎翻倍(IRR = 2.08,95% CI: 1.27–3.42)。这表明欺凌本身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强大预测因子。
更为关键的是,研究发现早产群体整体在成年期内化问题上的表现显著高于足月出生者。进一步分析揭示,童年欺凌经历部分介导了早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而言,欺凌解释了早产对其自身报告内化症状影响的15.8%,以及对父母报告症状影响的8.5%。这意味着,早产带来的心理脆弱性有一部分是通过增加个体遭遇欺凌的风险而间接转化为实际心理问题的。
有趣的是,尽管欺凌具有显著的介导效应,但研究并未发现其在早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换句话说,欺凌并非仅在特定早产人群中加剧心理风险,而是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压力源,在所有儿童中均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本已因神经发育差异而更脆弱的早产儿身上,其后果尤为严重。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极早产和极低体重出生个体成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层次成因。生物学上的早期发育劣势与社会心理环境中的负面经历相互交织,共同推动内化症状的发展。早产可能通过影响大脑发育增加心理易感性,而童年欺凌则作为外部压力源进一步放大这种风险。
原始出处
Ni Y, Tsalacopoulos N, Bartmann P, Wolke D. Preterm birth,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adulthoo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Germany. Child Adolesc Ment Health.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8, 2025. doi:10.1111/camh.70025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