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儿科门诊爆满!支原体肺炎进入高发季,不少娃已中招!国家卫健委印发最新诊疗指南(2025年版)!

时间:2025-09-25 15:44: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又到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期,多地医院儿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其中不少孩子因为支原体肺炎而就医。支原体肺炎不仅让孩子们饱受病痛折磨,也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那么,支原体肺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何在这个季节高发?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最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为您一一解答。

图片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为啥娃这么容易中招?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对其无效。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病原体就会随着分泌物飘散到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就可能引发感染。

更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的潜伏期长达1-3周,也就是说,娃可能在接触病原体后10多天才出现症状,而且从潜伏期到症状缓解后的几周内,都具有传染性。这也是为什么它特别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扎堆” 流行,往往一个娃中招,班里很快就会有其他孩子出现症状。

别把支原体肺炎当成感冒!这些疾病要区分

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发热通常为中等度发热,可持续 2 - 3 周,部分儿童可出现高热。咳嗽多为持久的阵发性剧烈干咳,夜间更为明显,可伴有少量脓痰。随着病情进展,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头痛、咽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胸痛等表现。

图片

然而,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很多呼吸道疾病相似。由于支原体肺炎起病相对隐匿,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百日咳甚至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度相似,因此很容易被误判或延误治疗。

01 先和病毒性肺炎区分

腺病毒肺炎:多发生在 6 个月 - 2 岁的小宝宝,重症娃会有明显的 “中毒症状”,比如精神萎靡、喘憋严重,早期听肺部就能发现呼吸音减低。要特别注意,腺病毒可能和支原体 “混合感染”,这种情况会让病情更重,还可能增加后遗症风险。

流感病毒肺炎:多在流感流行季节出现,娃通常有流感患者接触史,先出现发烧、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之后咳嗽加重、呼吸困难。通过呼吸道标本检测出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就能确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比如接触过新冠患者),胸部CT 常见磨玻璃影、肺外带小斑片影,最终靠病原学检查鉴别。

02 再和细菌性肺炎区分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细菌性肺炎,在发病初期(尤其是前 3 天)就会出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RP(C 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明显升高,而支原体肺炎早期这些指标大多正常。

另外,细菌性肺炎的空洞多在病程 1 周左右出现,支原体肺炎的空洞则多在 2 周后,通过病原学检查能明确区分 —— 还要注意,支原体也可能和细菌混合感染,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03 别漏了肺结核

少数重症继发性肺结核和重症支原体肺炎很像,容易混淆,但肺结核一般病史更长,咳嗽相对不重。影像学上有特点:原发性肺结核会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继发性肺结核常出现空洞,结核性胸膜炎有中大量胸腔积液时,一般不伴有肺实变。如果娃有结核接触史,或者治疗后效果不好,医生可能会做 PPD 试验、γ 干扰素释放试验,或查痰液中的结核菌来鉴别。

图片

图:诊疗流程图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出现 “白肺” 吗?

通常所说的 “白肺” 是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双肺弥漫性病变,进展迅速。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影像上显示的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物或肺内炎性渗出引起的,其他肺叶大多正常,这与医学上的 “白肺” 概念不同。一般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不过,若支原体肺炎治疗不及时,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进展为重症,出现类似 “白肺” 的表现,所以及时治疗非常关键。

治疗有讲究:这些误区别踩!

很多家长一听到 “支原体肺炎”,就会说 “用阿奇霉素就行”,但实际治疗需要根据娃的病情调整,盲目用药可能耽误病情:

误区 1:“只要发烧退了,就能停药”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需要足够疗程,比如轻症用阿奇霉素,一般口服 3-5 天;重症可能需要静脉滴注 5-7 天,间隔 3-4 天还需第二个疗程,总疗程 2-3 个。如果见娃不发烧就停药,支原体可能 “死灰复燃”,导致病情反复。

误区 2:“阿奇霉素没用就是耐药,必须换强效药”确实有部分娃是 “大环内酯类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用了 3 天阿奇霉素还持续高热、症状没改善,但这不一定全是耐药,也可能是免疫炎症反应过强,需要加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甚至支气管镜清理黏液栓。是否换药(比如 8 岁以上可用多西环素,需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要医生综合判断。

误区 3:“支原体是细菌,用头孢类抗生素更有效”错!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而头孢类抗生素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起效的,对支原体完全没用。盲目用头孢,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哪些娃容易发展成重症?早预警早干预

大多数支原体肺炎娃经过治疗能顺利康复,但以下几类娃要格外注意,容易发展成重症或危重症:

有基础病的娃: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

混合感染的娃:比如同时感染腺病毒、流感病毒或细菌,病情会更重;

治疗延迟的娃:比如耽误了 5-7 天的 “最佳治疗窗口期”,可能出现坏死性肺炎、肺栓塞,甚至留下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后遗症。

此外,在治疗后,72小时持续高热不退;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多肺叶浸润;CRP、LDH、D-二聚体、ALT 明显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越重;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

总之,支原体肺炎虽然高发,但并不可怕。只要家长能及时识别娃的异常信号,尽早带娃去正规医院规范治疗,做好家庭护理,大多数娃在 1-2 周内就能好转。

参考资料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 年版)

上一篇: World J Pediatr:儿童不明...

下一篇: 重症监护超声护理应用困境!Nursing...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