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C】CAR-T输注前风险因素可预测儿童和成人B-ALL的重度感染并发症

时间:2025-09-25 15:45: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CAR-T 细胞疗法在治疗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具有治愈潜力,但严重感染等不良事件可能限制其疗效。由于免疫效应细胞相关血液毒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在B-ALL中可能尤为显著,因此在治疗前评估严重感染的风险至关重要。既往研究多关注输注后因素(如激素使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CRS 严重程度)与感染的关系,但对输注前风险因素的研究较少。ALL-HEMATOTOX(ALL-HT)评分改良自CAR-HEMATOTOX评分(CAR-HT),是用于预测 CAR-T 相关血液毒性的工具,但其与感染风险的关系尚未明确。总的来说,目前缺乏治疗前预测感染风险的有效工具,难以及时干预。

因此学者开展研究,评估了ALL-HT评分及其他治疗前变量能否预测CAR-T治疗后60天内重度感染的发生,近日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该多中心、回顾性分析(NCT03827343)纳入 2012–2024 年间在三家中心(NCI、MSKCC、SCH)接受 CD19/CD22 CAR-T 治疗的 r/r B-ALL 患者。感染根据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或临床综合征定义,按 CTCAE v5.0 分级,≥3 级为重度感染。治疗前使用 CAR-HT 和 ALL-HT 评分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

患者特征:共纳入 350 例患者,中位年龄 17 岁,65% 为男性。

感染特征:38%(132/350)患者在回输后60天内出现感染,其中23%(79/350)为严重感染,其中 8 例为危及生命的 4 级感染,5 例为致死性 5 级感染。血流感染最为常见,占重度感染的67%,其次为呼吸道感染。重度感染患者中,76%为细菌感染,12.6%为真菌感染,10.1%为病毒感染。重度感染较未重度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总生存期和无事件生存期更短。

2.jpg

感染相关风险因素(输注前)

年龄较大:每增加 10 岁,严重感染风险增加 35%(OR 1.35,95% CI 1.1–1.6,p=0.002)。

既往重度感染史(90 天内):感染风险增加 2.1 倍(OR 2.1,95% CI 1.2–3.7,p=0.009)。

ALL-HT 高分:高危组感染风险更高(OR 1.15,95% CI 1.01–1.31,p=0.04)。

基线血小板减少(≤50,000/μL):感染风险增加 2.2 倍(HR 2.2, p=0.002)。

3.jpg

高骨髓肿瘤负荷(≥69%):感染风险显著升高(HR 2.8, p<0.001)。

输注后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ANC ≤500/μL)是重度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26,每增加5天, p<0.001)。

严重 CRS、神经毒性、激素使用与感染风险相关,但在多变量分析中不独立。

亚组分析

成人 vs. 儿童:成人重度感染率更高(29% vs 17%, p=0.009)。在儿童中,ALL-HT高危者感染率显著升高(25% vs 9.4%,p=0.003);而在成人中,ALL-HT高低危组差异不显著(31% vs 27%,p=0.5)。

多次重度感染(MSI):7% 患者发生 MSI,其生存期更短(中位OS:8.5个月 vs 无MSI者23.5个月,p<0.001)。

预防性抗生素:仅28%患者接受抗菌预防,使用与否对总体感染率无显著影响,但所有5例致死性感染均发生在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患者中,提示高风险患者(如ALL-HT高、血小板低)可能受益于预防性抗感染策略。

总结

年龄、既往感染史、ALL-HT 高分、基线血小板减少是 B-ALL 患者接受 CAR-T 治疗后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

ALL-HT 评分和血小板计数可作为实用的临床工具,用于识别高危患者并指导个体化感染预防策略。

输注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是感染的关键驱动因素,提示需密切监测和管理血细胞减少。

本研究提供了可用于输注前风险分层的实用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

未来研究应探索针对高危患者的感染防控策略,并进一步验证这些模型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Culbert AA, et al. J Immunother Cancer 2025;13:e012436. doi:10.1136/jitc-2025-012436

上一篇: 潘翠珍/刘澎/舒先红团队探索心肌做功指数...

下一篇: World J Pediatr:新生儿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