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安全再警示:禁食20小时后,她的胃里依然暗藏风险!
时间:2025-09-25 15:47: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相信每一位麻醉医生都对术前禁食的“2-4-6-8原则”烂熟于心:清饮料需禁食2小时,母乳4小时,婴儿配方奶、牛奶及淀粉类固体食物为6小时,而油炸、高脂及肉类食物则需8小时或更长时间。这一原则是防止术中反流误吸的基石。然而,临床实践中,总有特殊患者特殊情况在挑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
这天,胃肠镜室接待了一位需要高度关注的特殊患者。该患者一年半前因卵巢恶性肿瘤接受了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此后多次化疗,近期出现间歇性腹胀、上腹痛和恶心干呕症状,为明确诊断,需行无痛胃镜检查。
对于此类有复杂手术史和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我们高度重视,特意叮嘱管床医生和患者:必须延长禁食时间。患者在午餐后便开始禁食,至次日早上9点检查时,禁食时间已近20小时。
麻醉前,我们再次评估,确认禁食时间充足,随后开通静脉通路、连接监护、鼻导管吸氧,在摆好体位后开始麻醉诱导。然而,就在胃镜刚刚通过食管时,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患者胃内仍有大量胃内容物残留!操作立即停止。我们迅速将患者上身抬高30°,防止反流误吸,并静脉给予拮抗药物。患者很快苏醒,未诉不适。事后,我们与管床医生,家属沟通,决定调整方案:予流质饮食3天后再次预约检查,并在检查前行胃部超声评估。3天后超声显示胃内仅有少量水样内容物,后续胃镜顺利完成,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这一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使严格遵守“2-4-6-8”原则,仍可能存在胃排空延迟的高危患者。很多因素都可能显著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反流误吸风险,例如:
高龄;
妊娠(>20周);
病态肥胖(BMI≥40 kg/m²);
胃部手术史;
使用阿片类药物或新型减肥药(如司美格鲁肽);
食管病变或其他消化系统手术史;
疼痛应激状态;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
急腹症等。
作为麻醉医生,我们责任重大。唯有全面细致地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全身情况,意识到标准原则之外的个体风险,才能真正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