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25丨消化道肿瘤LBA重磅发布!中国学者主导6项研究,引领全球诊疗新方向
时间:2025-09-28 12:12: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5年10月17日至21日,全球肿瘤学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德国柏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作为肿瘤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之一,每年都会发布改变临床实践的重磅研究。北京时间9月22日,ESMO官网正式公布了本届年会的"突破性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LBA)标题,其中消化道肿瘤领域共有16项研究入选,创下历史新高。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学者主导了其中6项研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彰显了中国在消化道肿瘤诊疗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入选内容:中国研究亮点纷呈,覆盖消化道肿瘤全领域
胃癌领域:精准治疗与新药研发并进
在胃癌领域,中国研究团队带来了多项创新成果。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主导的研究探索了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针对的是胃癌中较为棘手的HER2阳性人群,试图通过ADC药物精准靶向肿瘤细胞,同时联合免疫治疗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实现"双管齐下"的治疗效果。
另一项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的研究则聚焦于Claudin 18.2靶向治疗在胃癌中的应用。Claudin 18.2是胃癌治疗的新兴靶点,该项研究评估了针对该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的疗效,为Claudin 18.2阳性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结直肠癌领域: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突破
结直肠癌领域的中国研究同样令人瞩目。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导的LBA研究探索了免疫联合靶向方案在MSI-H/dMMR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该人群虽然仅占结直肠癌的5%-10%,但对免疫治疗敏感,研究旨在优化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另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带来的研究则关注RAS野生型左半结直肠癌的治疗优化。通过对比不同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疗效,该研究试图为这类预后相对较好的患者群体寻找更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食管癌领域:免疫治疗前沿探索
食管癌领域,中国学者也贡献了重要研究。一项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主导的LBA评估了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作为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通过对比传统化疗与免疫联合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和手术切除率,旨在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寻找更有效的术前治疗策略。
另一项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团队开展的研究则聚焦于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探索了免疫维持治疗在减少术后复发风险中的作用,有望改变食管癌术后的标准治疗模式。
肝胆胰肿瘤:难治性肿瘤的新希望
在肝胆胰肿瘤领域,中国研究同样不乏亮点。一项由解放军总医院主导的研究探索了新型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的应用,针对的是不适合手术或局部治疗的晚期患者,试图突破当前治疗瓶颈。
另一项由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团队带来的研究则关注胆道癌的靶向治疗,评估了针对FGFR2融合/重排的靶向药物在晚期胆道癌中的疗效,为这类罕见但预后极差的肿瘤类型提供了精准治疗方向。
中国研究引领消化道肿瘤诊疗新时代
ESMO 2025消化道肿瘤LBA的发布,展现了中国在消化道肿瘤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6项由中国学者主导的研究不仅数量可观,更重要的是其质量和创新性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些研究覆盖了从胃癌、结直肠癌到食管癌、肝胆胰肿瘤等多个消化道肿瘤类型,涉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新型药物联合策略等多个前沿方向,为全球消化道肿瘤诊疗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