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深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团队《Biomaterials》:以“纳米护盾”精准出击,新一代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显著降低皮肤光毒性
时间:2025-09-28 12:14: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威胁,传统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常见疗效有限、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问题。光动力治疗(PDT)因非侵入性、定位精准、耐药性低而受到关注,其机制是光敏剂在特定光照下产生活性氧(ROS)以精准杀伤肿瘤。然而,传统光敏剂(PSs)常无差别分布,尤其易滞留于皮肤;一旦暴露于光照,患者易出现红肿、水泡乃至灼伤等严重光敏反应。光毒性既影响治疗安全性,也迫使患者长期“与阳光隔绝”,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破解困境,研究者发展出只在肿瘤微环境(TME,如酸性/过氧化氢)激活的刺激响应型光敏剂;同时,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突破“聚集猝灭”瓶颈,在聚集态下反而增强荧光与ROS产生活性,使影像引导的精准PDT成为可能。考虑到单一PDT在深部或缺氧肿瘤中的局限,PDT与光热治疗(PTT)的协同策略正成为热点:PDT可抑制热休克蛋白、提升细胞对热的敏感性,PTT可改善局部血流与供氧从而增强PDT,二者互补推动更高效、更安全的多模态精准治疗。
研究工作简介
近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张荣远博士合作,开发出一种肿瘤微环境(TME)响应的“纳米护盾”(NanoShield),能够在实现高效光动力(PDT)与光热(PTT)协同治疗的同时,大幅减轻传统光敏剂带来的皮肤光毒性问题。相关成果以“Tumor 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 NanoShield for Precision Phot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with Mitigated Skin Phototoxicity”为题发表在《Biomaterials》。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的NanoShield(P-AD@PD)由三部分构成:其中,AIE 光敏剂(AD)在聚集态下仍能保持强荧光和高效的 ROS 产生活性;高分子纳米凝胶(PNA)为 AD 提供稳定载体,提升其溶解性与体内分布特性;外层的多巴胺涂层(PDA)则在血液循环中“屏蔽”光敏活性以避免光毒性,同时具备光热转换功能。整体设计的核心在于,在体循环中保持“关闭”状态,到达肿瘤微环境后逐步“解封”并激活光敏作用,从而在避免健康组织受损的同时实现精准治疗。
图1. IE“纳米护盾”的设计原理及作用示意图。
图解亮点
细胞实验证明,P-AD@PD在4T1细胞中逐步被摄取,至12 h荧光信号与P-AD基本一致,提示PDA“护盾”已在类TME条件下解封并恢复活性;白光照射后出现强烈DCF信号,证明细胞内ROS充足。暗态下三类纳米凝胶基本无细胞毒性;在联合光照(PDT+PTT)下,P-AD@PD 的 IC₅₀较PDT单独与PTT单独分别降低 1.52 倍与 3.36 倍,体现显著协同效应。
图2. 细胞水平验证。
在 4T1 原位瘤模型中,P-AD@PD+808 nm(PTT)已能明显抑瘤,而联合 808 nm+白光(PDT+PTT 顺序联合)效果最强,肿瘤几乎完全抑制,终点肿瘤重量显著下降。组织切片也显示,联合治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大面积坏死,并显著降低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全程体重稳定;主要脏器病理及血液学、肝肾功能检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提示疗效与安全性兼具。
图3. 体内抗肿瘤效果。
背部皮肤成像显示 F-AD 荧光最强(约为 P-AD 的2.23 倍),而 P-AD@PD 荧光最低。白光照射后,F-AD 和 P-AD 组皮肤出现明显水肿和炎症反应,而 P-AD@PD 接近 PBS 组,无显著损伤。照射 5 天后,F-AD 组照射区/未照区荧光比值高达1.93,伴随色素沉着,而 P-AD@PD 无此现象。耳部评估中,F-AD 与 P-AD 组在照后 30 min 出现红肿甚至坏死,而 P-AD@PD 组几乎无可见损伤,证明“护盾”能有效规避表浅光毒。
图4. 皮肤与耳部光毒性评估。
临床转化前景
该研究以“屏蔽—激活”策略兼顾诊疗效率与安全性:循环期屏蔽光敏、到瘤精准激活,并以PDT+PTT的互补机制显著提升整体疗效,同时系统性降低皮肤与耳部等表浅组织的光毒风险。该平台对AIE光敏剂具有通用性,也可拓展到更多光敏分子与联合疗法,具备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有望帮助患者摆脱“见光不能出门”的困扰,推动实体瘤的精准光疗走向临床。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2961225006593?CMX_ID=&SIS_ID=&dgcid=STMJ_220042_AUTH_SERV_PA&utm_acid=280966297&utm_campaign=STMJ_220042_AUTH_SERV_PA&utm_in=DM598711&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AC_